馮毅睡意朦胧的問:“什麼燒了?”
三小說:“外面發大火,快燒到店裡來了!”
他吃了一驚,果然聞到一股焦味,有煙從窗外飄進來,外面鬧哄哄的。
他沖到窗前,伸頭出窗外,隻見街上有人到處亂跑,有人在指指點點看熱鬧,醫館一邊的半條街都燒起來了,隻隔了兩個鋪位就要燒到這了。
他馬上和三小沖下樓跑出店外。
隻見大火燒得轟轟烈烈,起碼有二三十家店鋪被大火殃及了,另一邊的火勢已漫延到禦街上去了。
有些人看着被燒光的店鋪在痛哭在發呆;有些人不顧危險的沖進起火的店裡搶救貴重的東西和貨物;有些人拿着水桶往燃燒的店裡潑水,但火勢太猛,杯水車薪,隻是徒勞。
還沒被燒到的和街的另一邊的店主的工人們則焦慮的擔心被火殃及,有人在咒罵最先失火的人;有人在求神求佛保佑;有人在忙着把店裡值錢的東西搬出來。
當然還有不少事不關己在看熱鬧的人。
蘇振、施林和三小、小彩也開始把店裡的藥材搬出來。
蘇振說:“這火燒得太厲害了,隻一下子就燒過了幾個店,真是太恐怖了。”
馮毅說:“這臨安城人口多,房了建得密,而且竹木結構多,加上人們防火意識淡薄,百多年曆史上發生的火災數不勝數,就連皇宮最後也是毀于大火的,偏偏我們不走運,開業還不到一個月就碰上了。”
說話間,又有一間店被火燒到了,隻隔一家就燒到他們店了。
蘇振焦急的催他說:“别看了,快點把東西搬出來再說吧。”
馮毅說:“東西搬出來又怎樣,店燒了我們就無處容身了,我們要做的是别讓火燒過來。”
蘇振說:“我也希望這樣,但那火勢那麼大,這又沒消防車消防栓,怎去阻止?”
“辦法總是有的,就看怎麼做。”馮毅手一指那間剛燒起來的店鋪說:“這些房子都沒有防火檐,且屋頂緊挨,火就會一間過一間的燒下去,如果把這房子拆了,火就燒不過來了。”
蘇振說:“你說得容易,這房子這麼高,火都已經燒起來了,怎麼拆,怎來得及?”
馮毅說:“牆壁不透火,隻需把屋頂拆了,火就過不來,快去找長柄大刀和斧頭,叫上大家一起找,然後我們上去把它搞定。”
蘇振、施林一聽,覺得這辦法好,馬上叫周圍的人去找斧頭和大刀。周圍的人聽說有辦法可以救火,都馬上行動起來,很快就從一家武館裡扛來了長柄大刀和斧頭。
馮毅拿了斧頭,對施林說:“施大哥,麻煩你送我們上去。”
這裡沿街的房子大多數都是兩層,樓下做買賣,閣樓上住人,有七八米高,他們雖然身手好,但也不能一下子跳那麼高。
施林說聲好,便在那間剛起火的店門前紮開馬步站定,雙手重疊,掌心向上,對馮毅、蘇振點頭說:“來。”
馮毅手執斧頭,快步沖上來,一腳踩在施林手上。
施林口中一聲大叫,雙手奮力向上一抛,便将馮毅抛上了屋頂。
馮毅穩穩地落在屋檐一邊的垂脊上,接着,蘇振也被抛上來,馮毅伸出斧柄讓他抓住,将他也帶到垂脊上落腳。
下面的人看到他們這高超的身手,紛紛鼓掌叫好。
這房子屋頂采用的是懸山兩坡頂結構,中高前後低。
馮毅對蘇振說:“我們在沒過火的一側下手,先打爛瓦片,再劈斷橫梁,從下而上,最後在屋脊上把正梁劈斷,這樣屋頂就會塌下去,火就燒不過去了。我在前面,你去後面,記住,要小心點。”
蘇振說:“好,你也小心點。”便踩着垂脊,跑去屋頂另一邊。
兩人用斧頭大刀,先把瓦片打碎,露出橫梁和椽木,用刀斧劈斷橫梁,一根根往上劈。
因為橫梁之上還有椽木相連,所以橫梁雖斷,屋頂隻是往一邊傾斜,上面的瓦片不斷往下掉,但還沒有塌。
兩人劈斷所有橫梁,便開始劈中間的正梁,因為正梁中間下面有個三角架支撐着,馮毅為确保屋頂能塌,讓蘇振在一邊劈,他則跑到屋脊中間位置,砸爛屋脊,從中間三角架支撐點下手。
這時的屋頂已經搖搖欲墜,屋頂上一邊的火也越燒越旺,濃煙滾滾,火星四濺,兩個人都被煙嗆得不住咳嗽,眼淚鼻渧直流。下面的人看着都為他們捏一把汗,很多人在叫:“小心點、、、”
這時的屋頂随時都會塌,而馮毅站在屋脊中間最危險,蘇振擔心他,說:“我看差不多了,你别站那兒了。”
馮毅手沒有停下,一邊咳嗽一邊說:“工夫不做足點,前面的就白忙了。”掄起斧頭猛劈,終于把正梁中間給劈斷了。這時,後面的屋頂轟然塌下,火星沖天而起,前面的屋頂也傾斜就要塌下,而馮毅還身處即将崩塌的屋脊中心,眼看就要墜入火海。
蘇振快速跳到旁邊的屋頂上,對着馮毅大叫:“小心!”
叫聲中,馮毅做了個駭人的舉動,他踩着正往下塌的瓦面跑,在火花飛濺中,在傾斜下塌的屋頂上狂奔。
在下面看着的很多人都失聲驚呼起來。
在驚呼聲中,人們看着他在往下塌的瓦面上飛躍而起,再穩穩的落在另一邊的屋頂上。
人們齊聲爆出歡呼聲。
屋頂塌下去在閣樓上熊熊燃燒,但根本上不會漫延到隔壁了。
你們都松了口氣,尤其是醫館旁躲過一劫的米鋪的陳老闆,開心得手舞足蹈,不停叫好。
可憐他旁邊被拆了房子的幹貨店的餘老闆就哭喪般臉說:“你們就好,我的鋪就沒了。”
陳老闆拍拍他肩膀安慰他說:“餘老闆,看開點,人沒事就好了。”
馮毅和蘇振從屋頂上跳下來,衆人又一輪鼓掌喝彩。
馮毅對施林說:“施大哥,你們在這看着,我們去禦街那邊去看看。”說完,就和蘇振直奔禦街那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