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農門長姐

第321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農門長姐 童夕君 2475 2025-08-15 21:31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對於農民之苦,風細深有同感!所以良安的三農時節,從上到下都很重視。

  風細除了親自監督發放良種和農具,每十戶人家送上豬肉半扇,給農民改善夥食。目前良安的農民不多,所以她親力親為也能看管過來。

  一時紡織作坊隻有女奴隸還監守崗位,讓人沒想到的是,女奴在沒人看管指點的情況下,竟然也做的井井有條,沒出紕漏。

  風細趁機給十二個表現好的女奴發了良藉,都是隻帶了孩子沒有男人的。

  給這樣的女奴發良藉省去不少書面工作。為了鼓勵更多的女奴積極投入良安的生產當中,又給這十二個女奴劃了專門的草場養殖。

  還分了開荒的玉米地和一戶房子。很快,這十二個牧女家就有媒人登門,為城中光棍求娶。

  呃,城中百姓習慣把山裡獵戶下山入藉的稱為山民,這些奴隸女子放牧而生,入了良藉便稱為牧女。

  說起來大周人骨子裡有自己的硬氣,就是山村的老光棍,一輩子討不到老婆也絕不會娶一個女奴!

  一想到生下的兒女一出生便低人一等,他們同樣被人戳脊梁骨,就是女奴送上門也不會要。

  可這女奴一入了良藉,那立即就不一樣了!你在大周住上十年,沒入良藉那就不是大周人。

  可隻要一入藉那就是我大周人,生下兒女同樣是良人,再無一人會罵你娶女奴!

  再者這些女奴在城中工作一兩年,學著大周女了穿衣打扮,平時勤加洗澡換衣,眉眼到也看得過去。

  並且她們體質與漢女有異,個個都生的高大圓潤,偏偏良安男子還就喜歡這樣,說是好生養能幹活。

  最主要的是她們在作坊存了不少銀錢,這嫁妝上也不會少。

  當唐媽報與風細,那十二個入了良藉的牧女都嫁人了,風細微微詫異了一下讓作坊放她們十天婚假,便沒多管。

  很快府尹找過來,提議給更多年輕能幹的女奴發放良藉,因為良安的老光棍還挺多的。

  風細略一思考道:「還是先理出章程給大將軍看看再論吧!咱們若把女奴都脫了奴藉,隻怕那幾萬男奴就要生事了。」

  與暮雲平商量的結果是,男奴裡也挑幾個好的,比喻說養馬能手啊,打虎殺狼獵手啊之類有特殊做貢獻的。

  分點土地同樣入良藉,這樣就給了那些男奴一點希望,不會惹事生非。

  很快府尹擬出章程,奴隸脫藉不似山民入戶,怎麼著一開始都會被良安百姓看不起。

  便在哈拉河北側開了一座荒山並千畝山地,取名牧民村,專門分給脫藉的牧民。

  隻是他們要重稅,比普通百姓多交兩成,即使是第一年開荒也要交。

  因為交重稅這一點,本來對奴隸脫藉有意見的富紳百姓,立即就閉了嘴。

  心裡明白的很,奴隸就是脫了奴藉,依舊是為大周打工的。什麼時候也不可能真的跟百姓一樣享受良安的福利。

  而入良藉對於奴隸們來說,簡直猶於浴火重生一樣。他們沒有史載筆記,隻是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戰敗淪為奴隸,要麼活活累死,要麼被主人折磨死!

  當初他們做為戰敗品送到大周為奴,可以說已經做了死的打算。有個別人還念著北疆終有一天會打回來,把他們接走,接著去雪山下放牧唱歌。

  可一年年過去,北疆的消息傳來的越來越少,最近一次還是聽大周士兵說的,北疆往漠北深處去了,聽說是去跟紅毛國爭牧場了。

  很明顯,北疆已經打定主意,再不往南來,再不與大周爭土地。可以說當年皇上親征,與北疆那一戰。

  那黑火紛飛,屍首不全的那一戰,已經讓北疆徹底被有神兵利器的大周嚇破了膽。

  北疆不會再南下,而這些奴隸此生便註定是大周的奴隸了。

  隻是讓他們都意想不到的是,戰場上那個殺人不眨眼的暮將軍,卻從不虐待戰俘不虐待奴隸。

  他們隻要好好乾活,養馬放牧,或者聽那個女城主的差遣,清河溝、修路、拿著從沒用過的鐵具開荒山荒地。

  去黑黑的泥水裡挖出一種叫藕的食物、燒窯燒磚瓦等等幹些隻需要體力的活計,竟然還給飽飯吃!

  甚至還會給些食物拿回帳蓬存起來。而女人和孩子就更自在了,隻要幹些炮製兔皮羊皮獸皮、剃羊毛清洗曬乾再送到作坊織成線。

  等等隻需要動手的夥計,不光給食物,這半年還給起大錢來了。

  她們隻要不在城中換東西,出了北城門,外面集市上的東西是任意可換的。

  一應茶葉、鹽、鐵鍋、爐子,以往隻有北疆貴人能用的東西,現在他們帳蓬裡都有。

  這樣算起來,做奴隸除了名聲不好聽之外,日子到過的比以往還好些。最起碼去年冬天就沒凍死一個活人,隻凍死了一批羊。

  要知道以前他們還是北疆牧民的時候,冬天凍死餓死的老人和女人無數。

  而這個春天,城主又給他們一個更大的驚喜,竟然給奴隸上了良藉!

  分了田地和房子,以後就是大周人,和所有大周人一樣,光明正大的上街換貨物,孩子能進學堂讀書,能去酒館打酒能去飯莊吃飯。

  隻是要比大周人多交幾成糧食罷了,隻要下死力在城中多幹些活,這點糧食也就補回來了。

  一時人人都對那些發了良藉的牧人羨慕不已,又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不為自己,就是為了孩子,也要拼一拼啊!

  所以說,給表現好的奴隸入藉一事,人人都滿意。風細還怕朝廷會有意見,畢竟從沒聽說過有邊城給奴隸辦入藉的。

  本來奴隸所有勞動所得都應該是主人的,你為他辦的戶藉,你少個人用,不是傻嗎!

  不想府尹把摺子往上一送,皇上親自回復的,由柳城主和暮將軍作主便是。

  風細放心了,皇上同意就好,下面的官員就是再有意見,也吵不到咱耳邊來,不怕!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