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重生六零:我帶弟弟妹妹奔小康

第119章 學校報名

  

  3月1日是1961年的學校報名日。

  一大早,陳國泰幾兄妹就收拾齊整走出院門。

  首先是帶背著小書包,神情興奮的八妹到隊部的初小報名一年級。

  「老六來了呀。是給咱八妹報名嗎?」

  生產隊負責教初小的老師王楠一看到陳國泰和八妹,就熱情洋溢地打招呼。

  王楠是民兵排長王守義的大妹妹,初中畢業。她現年17歲還沒有說婆家。

  初小是生產隊自辦教育機構,王楠屬於民辦教師。她每個月有五塊錢津貼,每天還有5個工分補貼。

  「是的王老師,我給八妹報名。以後八妹就勞你費心了。」

  陳國泰掏出5毛錢報名費交給王楠,微笑著說道。

  「應該的應該的。說起來八妹雖然還沒有上過學,但聽說已經是個小才女,肯定不會讓人操心。」

  王楠一邊喜愛地看了穿著花布衣服,臉色紅潤眼神靈活的八妹一眼,一邊給陳國泰開收據。

  近幾個月以來,因為陳國泰家畫報書籍眾多,村裡許多小孩都經常去陳國泰免費觀看。

  這期間八妹經常給小蘿蔔頭們進行講解,『小才女』的名聲已經不脛而走。

  「說起來以八妹的知識程度,直接讀三年級四年級都可以了。」

  王楠開完收據遞給陳國泰,又隨意地說道。

  「八妹年齡還小,現在主要是和同齡人一起開心地玩。」陳國泰笑著說道。

  陳國泰知道,原本註定命運凄慘的幾兄妹其實智商都非常高。

  他來到這個世界,初步扭轉了他們的命運之後,為這幾兄妹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夥食和營養,同時還有靈泉水增強他們的體魄。

  如今他們即使與大城市的同齡人相比,也算得上出類拔萃。

  但因為距離社會環境相對寬鬆的『改開』還有足足十六年多時間,陳國泰就不需要八妹表現得太過突出,而是要讓八妹暢享童年快樂時光。

  同樣他對自己和七弟七妹都是如此。

  「八妹有你這樣的大哥,真是她的福氣。」王楠由衷地說道。

  「王老師過獎了。八妹一定要聽王老師的話,團結同學認真上課。中午去大伯娘家吃飯。」

  陳國泰交代了八妹一句,就推著自行車帶著七弟七妹離開了隊部初小。

  經過陳家大院時,院門裡恰好結伴走出來七個孩子。

  這七個孩子中,14歲的**蝶是三伯的獨女。她去年就該上初一,但輟學了一年。

  今年生產隊情況好轉,三伯夫妻倆就讓她繼續上學。

  另外幾個孩子分別是14歲的三侄子陳必遠(二哥的兒子),今年讀初二。

  13歲的四侄子陳必偉(三哥的長子),讀初一。

  12歲的大侄女陳谷玉(二哥的女兒),讀高小六年級。

  11歲的陳凡蕾(大哥的長女),讀高小五年級。

  這幾個孩子都要去公社讀書。

  還有一個9歲的陳梓安(三哥的女兒)要去隊部初小讀小學三年級。

  陳定發的『野孩子』,今年已經9歲的陳國善(原名曹旺才)要讀小學二年級。

  「六哥(六叔)......」

  七個孩子一看到陳國泰兄妹三人,就連忙一起熱情地問候起來。

  這些孩子以前與陳國泰幾兄妹的關係其實非常一般,平時隻會禮節性地打招呼,甚至就連招呼都不會打。

  但是如今可不一樣。他們都知道六哥(六叔)一家已經發達了。

  隻要他們與六哥(六叔)幾兄妹搞好了關係,好處可是大大的。

  他們不但可以去六哥(六叔)家隨意看好多書,還經常可以吃到一點糖果零食。

  其中陳必遠和陳谷玉兩兄妹更是已經在六哥(六叔)家吃了好多頓好吃的飯菜,讓他們都羨慕不已。

  「好,好,你們都好。」

  陳國泰一邊笑眯眯地回應,一邊在心裡嘀咕陳家人的整體運道確實強悍。

  這個時代讀書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家甚至就連家裡孩子讀初小的5毛錢學費都不捨得出。

  而陳家卻有這麼多的孩子能夠讀書。

  陳國泰知道自私冷漠愛財如命的奶奶王惜萍絕對不希望看到這一幕,尤其是不會希望看到家裡的女娃娃也讀書。

  但二伯和三伯的見識卻非常不錯。他們可以在其它所有問題上都順從王惜萍,在小輩教育上卻很是堅持己見。

  王惜萍雖然滿心不爽,卻也無可奈何,隻能出錢出糧。

  要不然二伯三伯的心會散。

  「我們先走一步,你們隨後慢慢來。」

  陳國泰要趕時間。他讓七妹坐上前杠,七弟背著他的行李坐在後座上,蹬著自行車很快就消失在幾個孩子的眼前。

  「六叔有車就是方便啊。不過我爸寫信回來說了,他今年會想辦法給我家也買一輛。」

  陳必遠看著自行車快速消失在眼前,很是羨慕地輕聲說道。

  其他孩子的羨慕對象立即就轉成了陳必遠兄妹倆。

  ......

  「七妹,你先在學校裡熟悉一下各處情況。等必遠他們來報了名,你就和他們一起回家去。我和你七哥上縣城去了。飯票和錢都給已經給了你,中午你如果還沒有來得及回去,就自己在食堂買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到處亂跑。」

  公社學校裡,給七弟七妹辦完報名事項的陳國泰對七妹說道。

  學校裡選擇住校的學生隻有極少數。哪怕距離偏遠,大多數學生也還是選擇了走讀。

  畢竟那樣不但能夠節約下住校費,早飯和晚飯也可以在自己家裡隨便對付。

  至於午飯問題,一部分學生選擇從家裡帶現成飯,一部分學生選擇帶糧食在學校食堂裡蒸。

  極少部分家庭情況比較好的學生則是選擇用糧票和錢兌換成學校印製的飯票,在教師食堂裡靈活就餐。

  在陳國泰看來,七弟七妹如果從家裡帶飯,飯菜質量肯定會比學校食堂好得多。至少不會缺肉。

  但為了不引人注意,也為了幫七弟七妹減少一些麻煩,他就乾脆兌換飯票,讓七弟七妹在教師食堂隨便吃一餐。

  反正就是這隨便的一餐,也比很多學生隻能從家裡帶幾個煮熟的地瓜紅薯土豆當午飯要好得多。

  而他之所以要帶七弟去縣城,是因為他要讓七弟把自行車騎回來,用作七弟七妹上學下學的交通工具。

  「,我一定會注意安全的。」

  七妹滿臉歡喜地回答道。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