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穿到古代深山我靠挖野菜發家緻富

第83章 年夜飯

  而其他人卻已經沉浸在捕獲野豬的喜悅中。

  這野豬比之前冬天捕的那頭還要大,他們不愁肉吃了!

  李老頭拿著繩子,利利索索的把野豬綁了,然後讓大牛和李滿倉一前一後擡回去。

  大牛已經有了殺豬經驗,這一次把野豬開膛破肚做的更加順手。

  幾個人打著火把,忙到了深夜。

  豬腦花依然留著制兔子皮。

  比起兔子那一點點腦髓,還是豬腦髓更好用。

  內臟這些隻留了豬肝,豬肝補鐵又補血,是葉酸的良好來源,適合劉氏這位孕婦吃。

  至於其他的腸堵肺,依然扔掉。

  這東西不僅太難清洗,想要做的好吃得需要各種調料,何春花不想浪費鹽。

  至於豬肉骨頭,一部分腌制後煙熏,一部分烤成肉乾,再留一點新鮮的這些日子吃。

  趙氏第二天一早,就開始煉起豬油,香味兒直接熏醒了一群睡懶覺的人。

  豬泡被大牛灌了水,給幾個孩子做成了球,幾個人成天提著黑黢黢的球到處跑,玩了好幾天才丟掉。

  劉氏自打有了身孕,就成了重點保護對象,趙氏連針線活兒都不讓她多做。

  一天天各種葷腥補著,整個臉變得容光煥發。

  趙氏天天笑呵呵的說她懷的是個大閨女。

  在他們身上,何春花沒感受到那些重男輕女的思想,也是真難得。

  大牛也說,將來肯定跟二娘一樣懂事又可愛。

  而最盼望是閨女的當然是二娘,她馬上要有新的小姐妹,有人跟她說悄悄話陪她玩了。

  不用再天天跟著一群男娃子到處跑。

  日子一天天過去,山上的枯草樹木被大雪覆蓋。

  轉眼間,就又到了一年除夕。

  雖說他們如今遠離人煙,過上了避世隱居的日子。

  可是過年這種傳統節日,還是不能敷衍。

  按照何春花的話來說,這叫生活要有儀式感。

  打從臘月二十七開始,一家子大大小小就開始忙活起來。

  大牛和李滿倉清理屋頂的積雪。

  李老頭和柳大夫拿著掃帚帶著帽子,把屋裡、檐下的蜘蛛網灰塵細細掃一遍。

  劉氏正在趕製最後一個兔皮帽子。

  今年收的那些棉花,不僅給多寶多金兩個孩子各做了一件棉襖。

  趙氏婆媳兩人還給何春花一家和柳大夫各做了一雙棉鞋。

  收的這些兔皮,她們又給每個大人縫了一個圍脖和帽子。

  雖說不是所有人都有棉襖穿,但是都有了新衣裳,也不像往年那樣受凍了。

  山洞那處,何春花和趙氏正在忙活竈上的事兒。

  雖說沒有新鮮的肉來炸扣肉炸排骨,但是她們拿麵粉和南瓜做了南瓜餅,又炸了紅薯丸子。

  農家裡過年那些吃食,炸圓子炸排骨炸肉這些炸貨是必不可少的。

  再不講究的人家,也會買上一條魚,滾了麵粉下鍋炸好,留著過年吃。

  所以,她們做這兩樣多少也算是應個景。

  趙氏說,炸東西的時候不能亂說話,容易得罪竈王爺。

  幾個娃子一早就被趕走,指派他們各自端著盆,拿著抹布把一些桌椅闆凳擦的鋥光瓦亮。

  到了除夕這一天,一家子早早起了床,照常餵鴨喂兔,然後吃早飯。

  依著何春花的意思,還不如睡到日上三竿,直接吃年夜飯。

  換來的就是李老頭一個白眼,

  「哪個好人家過年睡懶覺?你別說出去讓人笑話!」

  何春花沖他皺皺鼻子,埋頭喝起苞米糊糊來。

  等飯吃完,一家子人圍在一起開始大眼瞪小眼。

  這是他們自下雪之後做的最多的事。

  要是在山下,少不得得貼個春聯放個鞭炮。

  可是在這裡,他們連張糙紙都沒有,更別說用紅紙寫對聯了。

  至於鞭炮,那更是想都別想。

  就算有,在這人鳥聲俱絕的深山,他們也不敢放,聲音太突兀。

  好容易熬到了下午,大大小小一家人開始排隊洗澡,挨個換上新衣裳。

  男人們穿著統一的藍色衣裳,女人們則穿著一水兒的橘紅色。

  貓了一個來月的冬,幾人都養白了些,又加上天天不離油葷,臉上都長了些肉。

  新衣服一穿上,更加顯得容光煥發。

  特別是幾個孩子,新衣裳換上,走路都小心翼翼起來,生怕摔跤弄髒了。

  何春花看著二娘被紅衣裳襯得粉嫩嫩的小臉,就忍不住上手捏兩把。

  各自樂樂呵呵欣賞一番,眼瞅著時間差不多,趙氏與何春花便準備起年夜飯來。

  在所有人的強烈要求下,逃過一劫的鴨子最終還是上了桌。

  至於是不是原來那隻,就看它的運氣了。

  鴨子和土豆用辣子醬做了個紅燒。

  又用筍乾燉了一鍋豬蹄。

  然後就是雜辣椒炒臘肉,雷公菌炒鴨蛋、清炒木耳、素炒蘿蔔纓子。

  還有秋天時大牛幾個在小溪裡撈的小魚,拿回來去了內臟曬乾,如今正好和幹辣椒炒了一盤。

  罈子裡的泡菜和土豆絲炒了一盤,再加上炸紅薯丸子和南瓜餅,正好十個菜。

  十全十美,有肉有魚。

  等菜擺好,大牛就把放在角落的那一壇酒抱了出來。

  這是何春花用辣蓼草和米粉做的酒麴,釀成的山楂酒,特意為著過年喝。

  起初何春花打算用苞米釀酒。

  別說李老頭、柳大夫也跟著不同意。

  何春花也知道這些苞米有多麼來之不易,隻好退而求其次,釀了這果子酒。

  第一碗酒自然是敬祖先,何春花幾人剛幫著擺好酒碗,就和趙氏兩人並幾個娃子退了出去。

  這是昨天趙氏跟她說的,敬祖先時婦人小孩不能在場,容易衝撞。

  何春花雖然覺得這分明就是瞧不上女性,但也不想在這事兒上去跟人爭個高低輸贏。

  畢竟這是他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大過年的,她可不想挨罵。

  沒成想,剛走到外邊,又被李老頭叫了回來。

  「你是我們這一大家子的功臣,沒必要避讓,留下吧。」

  何春花雖然有些詫異,但還是不想成為特殊。

  趙氏劉氏哪個沒有為這個家出一份力,她要是真去了,那不是在說她們兩個最沒用?

  沖李老頭幾個漢子笑著擺擺手,就牽著二娘和三郎去了坎下的空地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