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何裡正上位
她們李家村水田多,所以這難得的水田必須要好好利用起來,何春花直接買了100斤的水稻。
其他的麥子和苞米還有紅薯各買了70斤。
一共三百多斤的糧種,何春花跟掌櫃磨了又磨,最終以15兩銀子成交。
看著這麼多的糧種,王小江和李長喜眼睛都亮了起來,抱著手裡的麻袋便是一陣傻笑。
因著他們要的多,又要打秤又要裝貨,所以也耗費了不少時間。
後邊排隊的人本就因著等這麼久有些著急,
又看何春花幾人買了這麼多糧種,心裡也越發嫉妒,
再加之看不慣何春花一個婦道人家在這裡指手畫腳,便開始忍不住譏諷起來,
「幾個大男人隻知道圍著一個女人屁股後面打轉,也不嫌丟臉!」
「女人當家,房屋倒塌,看著吧,他們指不定哪天就要倒黴了……」
「一個女人,成天紮男人堆裡,真是世風日下啊……」
各種冷嘲熱諷不絕於耳,直接把王小江的好心情捅出一個大窟窿。
王小江把抱著的紅薯往筐裡一放,昂著頭哼了一聲,
「這是我們村的裡正,買的是我們全村的糧種,
有本事你也讓你家婆娘去當裡正,掏錢給村裡人買糧種!」
「喲,你瞧瞧,現在這是什麼世道,你們村裡男人是死絕了嗎?
讓一個女人出來做裡正,還好意思嚷嚷出來,真是不嫌害臊!」
說這話的是隊伍中間的一位年輕漢子,睨著眼大牛幾人打量一番,捂著鼻子一副嫌棄模樣。
王小江氣不過,還要上去跟那漢子理論,
卻被李滿倉一把拉住,
「常與同好爭高下,少與傻瓜論短長,正事要緊,我們走吧。」
此時何春花已將銀錢付給了掌櫃,貨物也已經全部裝點好,王小江便隻朝那人翻了個白眼,率先出門離開。
後邊的何春花走到那漢子面前,笑著問,「這位小哥,你是你娘生的嗎?
請問你娘是男是女?
既然你這麼瞧不起女人,那下輩子可不要投胎了,不然你又要從女人的肚子裡鑽出來。」
那漢子被堵的啞口無言,何春花也不管他什麼神色,徑直往門外走去。
待踏出了門檻,又回頭朗聲喊道,
「噢對了,你最好下輩子也不要做畜生,因為豬雞鴨都分公母,免得從母豬的肚子裡出來會侮辱你好貴的血統!」
何春花就不是個忍氣吞聲的主,嗓門又大又亮,說的話也糙的很。
那些排隊的人也是想不到,這個女子居然說話如此難聽,等反應過來,何春花已經走出好遠。
他們出來已是大半天,早上吃的那兩饅頭早已消耗完,但是這鎮上的吃食鋪子都沒開門,幾個人也隻好忍著飢餓趕路。
幾個籮筐都裝的滿滿當當,王小江和李長喜兩人卻不覺得累,走的腳下生風。
彷彿他們快上一步,這種子就能早種下一顆,挨餓的日子也能早點過去。
太陽逐漸西沉,幾人到了村口,就見許多人已在那處翹首以盼。
見何春花帶著糧種回來,各個都開心的撫掌大笑,
「太好了,他們回來了,我們有種子了!」
「是呀,這麼多糧種,怎麼著也夠了。」
不止是大人們高興,幾個孩子也跟著手舞足蹈。
擠在人群裡的姜小樹拽拽姜德發的袖子,揚著脖子問道,
「爺爺,我們是不是不用餓肚子了?」
「是啊,何裡正給我們弄來了糧種,隻要我們好好種地,以後就不用再餓肚子了。」
姜德發聲線顫抖,眼眶也因激動而發紅。
李老頭、柳大夫、戴秀才三人,今天也來到了村裡,目的就是給何春花撐場子,
防止有些人倚老賣老跑出來作怪,比如說李有望那一家子杠精。
何春花在人群前站定,朝李老頭幾人點點頭,隨後朗聲說道,
「鄉親們,糧種我自己買回來了,大家都家去拿上裝種子的傢夥什,咱們去曬場發種子!」
「好,好!」眾人齊齊點頭應下,歡歡喜喜的回家去了。
何春花幾人和留下來的李老頭幾人碰了面,知道何春花今兒為了湊錢,把那件皮貨都賣了,終是忍不住問她,
「值得嗎?」
何春花笑著答他,「值得!」
所謂,和光同塵。
大家都是一個村裡住著,若是人人都吃不飽飯那就算了。
可就他們一家能吃飽飯,地裡有收成,那這事兒就會招人眼紅。
事有不平,必生怨懟,怨懟一生,仇恨就起。
這樣他們再好的日子也就難過了,總不好時時防著那些眼熱自家日子的人。
所以這有時候幫人,其實也是在幫自己。
閑話幾句的工夫,他們已經走到了那處曬場。
等村裡人拿著麻袋在曬場彙集,陳軍頭也得著了消息,放下手中的事物趕了過來。
瞟了一眼幾個筐裡的麥子紅薯,笑著朝何春花點頭,
「你倒是真有幾分本事,這麼多糧種怕是花了不少錢吧。」
何春花笑了笑,難得打起了官腔,
「為官者,當為民想,不負民望。
能為鄉親們做點實事,本就是我這裡正應該做的。」
聽了這話,陳軍頭愣了愣,隨後哈哈大笑,「對,何裡正實在是名副其實!」
有了陳軍頭這句話,何春花也不必再問他自己是不是可以做裡正了。
答案顯而易見。
要是陳軍頭不接這話茬,那這糧種她就不會全部發出去,隻用挑些踏實可靠的人家。
得了她幫助的人,自然是這既得利益的維護者,必然會護著她。
要是陳軍頭依然要李有望做裡正,那她不介意帶著村裡人反對,讓李有望成為光桿司令。
反正是陳軍頭和李有望聯合起來做初一,也別怪她做十五。
陳軍頭四下掃過一眼,見著村裡人都來的差不多,於是偏過頭問何春花,
「何裡正,這時辰不早了,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發糧種?」
何春花朝他拱拱手,回道,「這事兒不急,我還得找您借筆墨紙硯一用。」
陳軍頭也知道,這糧種發出去多少,怎麼著也得有個記載,便朝後邊跟著的手下示意,讓他回去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