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吃餃子
何春花竟是不知,李滿倉的腳程如此快,她感覺自己沒等多久,便又回來了。
看著失而復得的鹽和米,何春花忍不住朝李滿倉豎了個大拇指。
她是真的開心,從東西丟了,她就知道這東西是找不回來了。
就算去報官都沒用,你自己不關門,怕是說給別人聽,都要讓人笑掉大牙。
所以如今這樣,真的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她甚至覺得這些米和鹽都像白撿來的一樣。
李滿倉咳嗽一聲,掩下自己的尷尬,畢竟這種雞鳴狗盜之事不光彩,他也是第一次做。
等何春花欣賞完他的戰利品,李滿倉又丟給她一粒銀子。
何春花愣了半晌,才狐疑的問道「這是?」
李滿倉坐在土堆邊烤著手,淡淡說道「你們的鞋子已經被他們穿過了,油和鹽都用了不少,我就把那陳氏藏在房樑上的錢拿了一兩,應當是夠買這些了。」
言下之意是他可沒多拿,他這不算偷。
何春花卻是咂摸出了別的味兒,「偷我們東西的是你娘?」
李滿倉看了她一眼,不說話。
何春花後知後覺發現自己好像說錯了話,哪兒有娘偷自己兒子東西的,什麼狗屁娘?
於是又熟練的打起哈哈來,接著問道「是那陳氏偷了我們的東西?」
李滿倉不置可否的點點頭,繼續說道「估摸著是見著你帶著孩子走了,想來攛掇我去把你抓回來,沒想到正好碰到家裡門開著,就讓她起了這心思。」
從他知道被別人偷了家,就猜到了是陳氏。
他可是剛回來就聽說,何春花帶著大郎把糧食要了回來。
以陳氏那個性子,怎麼可能忍下這口氣,勢必要報復回來。
何春花不好意思的低下頭,思忖著說點什麼讓這茬翻篇兒。
李滿倉又開口了,「我清出了一條路,可以直接到村口,以後下山就不用繞到村裡了。」
何春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消失一下午居然是做這事兒去了。
她是完全沒有想到,難道是他聽到了今天村裡那些娃子喊她瘋子,所以特意開一條新的路,這樣就可以避開?
他有這麼好心?
何春花趕緊搖搖頭,把這想法甩出去。
半晌,扭扭捏捏憋出一句,「多謝」
李滿倉依然神色淡淡的點頭,隻是微微晃動的腳,出賣了他此時對於這聲感謝頗有點受用。
可不得謝謝他,他一個七尺男兒,大半夜去偷雞摸狗,又砍了一下午的荒草,人都要累散架了。
可是何春花卻是個不解風情的,看他坐這裡半天不挪窩,她就覺得兩人大晚上的在這裡大眼瞪小眼的多尷尬啊,便讓他把麥子磨了,明兒做餃子吃。
李滿倉十分無語,但還是半點磕絆都不打的起身了。
今兒的包子味道著實不錯,就是兩個太少了些,他根本沒吃夠。
何春花是覺得,如今家裡也算有了件喜事,所以總得做頓好吃到慶祝一下。
於是,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何春花就起了床,在竈房裡忙活起來。
幾個小傢夥均被廚房裡乒乒乓乓,剁肉餡的聲音吵醒。
「娘,今天我們又吃包子嗎?」
二娘進了竈房,眼睛就直往竈台上瞅。
何春花今日心情十分好,連帶著聲音也更柔軟了些,「不是呀,我們今天吃餃子!」
餃子這個東西,他們也就是過年的時候聽別家的小孩說過,炫耀自己家裡今兒晚上包了餃子。
那時候他們也隻能默默咽口水,連味道都想象不出來。
如今他們卻不用等到過年,就能吃到了。
聽了這話,幾個人便圍著竈台不走了,連大郎的眼睛也是亮晶晶的,直盯著竈台看。
何春花趕緊催促她們去洗漱,說了兩遍,幾個人才捨得動身。
李滿倉也起了床,剛走到竈房門口,三郎就跑去報信兒,「阿爹,娘在給我們做餃子!」
李滿倉看何春花一眼,笑著說「那還不感謝你們阿娘,她大清早就起床給你們做餃子,多辛苦!」
二娘和三郎又圍到何春花身邊,左一個謝謝阿娘,右一個阿娘辛苦了,何春花聽的心裡甜滋滋兒的,剁餡兒都更有勁兒了。
見著大郎不吭聲,李滿倉就忍不住了,「怎麼,你阿娘是欠你的,做好吃的給你們還擔不起你一句感謝?」
大郎其實心裡也高興,以前哪兒會想到有一天還能吃上餃子呀,可他覺得自己昨天剛說過幾句酸話,今兒見了餃子就開始裝乖賣好,這不是小人行徑。
而且,大清早的就被自己爹訓斥,心裡多少有點委屈,磨磨蹭蹭半晌,才到何春花面前,含糊一句「謝謝娘」
包著餃子的何春花默默在心裡給李滿倉豎起大拇指,嗯,還得是你治他!
何春花用白菜和豬肉做的餡兒,雖然隻放了鹽,但是幾個孩子卻都讚不絕口。
吃一個餃子,再喝一口餃子湯,一個個滿足的直嘆氣。
除了大郎,他覺得他不能因為幾個餃子折腰,所以克制著自己,隻吃了5個就不再吃了。
何春花看在眼裡,卻當做不知。
小男孩心思重,彆扭很正常。
總有日久見人心的時候,她對自己很有信心。
吃完了飯,何春花便用平日裡洗菜的竹籃裝了20個餃子,抱上那匹布,又讓大郎拎著棉花去了山下。
他們身上的薄襖子早就抵擋不了風寒,孩子們成日裡連竈房都不願意出,一個個凍的嘴烏青。
大牛一家就住在山腳下不遠,倒是不用她在村裡繞上一大圈。
不過她現在也無所謂了,陳氏既然昨天到家裡逛了一圈,自然知道她這瘋病已經好了,瞞不住是遲早的事。
大牛是兩兄弟,下面還有個弟弟二牛,媳婦娃子加上爹娘,10來口人住在一個泥巴屋裡,家境在李家村算的上中規中矩。
眼下一家人吃過了早飯,男人們蹲在牆根兒揣著手曬太陽,兩個媳婦便在院子裡做些針線活兒。
村裡不時有挑貨郎進來,收些帕子荷包的拿去賣,也算是貼補家用。
大牛兩口子經上次何春花囑託,她病好的事連自己家裡人都沒告訴。
看見何春花到了院子邊兒,大牛他娘張氏驚的手裡端著雞食的盆都沒拿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