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賭約不公平
馮金山徘徊在莜麥試驗田外,看著沉甸甸的麥穗,抓耳撓腮。
秦謹行夫妻倆防備心真重,他又沒想做什麼,兩人就安排了看守的人,明擺著擔心自己。
陳娟見他心神不寧,問了才知道是為比賽煩惱。
男人好勝心強,於是她出主意說,他老實本分,難保林曉晴出幺蛾子。
不如先下手為強。
「可這要是被發現了,我的臉面往哪擱。」
「那你就甘心認輸嗎?本來就應該你贏的,要不是運氣差,颳了大風,林曉晴根本一點勝算都沒有。又不是使壞讓你去偷他們的麥子,隻要咱們在收割的時候,『不小心』摻了些其他地裡的麥穗,神不知鬼不覺的,你自然就贏了。」
馮金山有些猶豫,
「這樣好嗎?這不是作假嘛。」
「這才不叫作假,隻是補上田裡颳風造成的損失罷了。你要是認輸就算了,我還懶得給你出主意呢。」
陳娟嗔了他一眼,馮金山連忙哄人,
「你的主意很好,我再想想。」
試驗田的莜麥是首先收割的,林曉晴全程跟著大家一起看。
打出穀子,稱重的時候,團長和副團長都過來了。
馮金山和周凱也在場。
張立強看著計算出來的畝產量,
「畝產量竟然有一百八十多斤,林顧問,比你之前說的一百五十斤左右要多不少呢。」
這邊土地貧瘠,鹽鹼大,就算是種小麥,也就這個畝產量。
除非是剛開墾的草原,肥力足,遇到風調雨順的時候能達到兩三百斤。
「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應該感謝他們。」
兩個連長喜氣洋洋,林顧問不僅跟他們一起幹活,還把功勞歸給他們。
「是林顧問指導的好,哦,還有秦副營長帶領的好。」
許軍,「好了好了,做好記錄,這些先收到穀倉裡,等馮營長負責的麥田收穫了再分勝負。」
說完,幾人準備走,誰知林曉晴讓大家把一部分稭稈粉碎,撒到地裡,把地深耕一遍。
許軍問不是剛收完嗎,怎麼又要耕地。
「莜麥是收完了,但還要種紅薯呢。這還沒到盛夏,還能再種一季紅薯。」
張立強默默轉了身,走了過來,
「林顧問你的意思是一年種兩季。」
「對。其實沙地很適合種紅薯的。不過我也是第一次種,想嘗試一下。之前打的賭不是說計算一年內,試驗田的總收成嗎?光莜麥怎麼夠。」
一旁的馮金山驚呆了,反應過來後怒氣沖沖,
「林曉晴、秦謹行,你們耍流氓,當初你們可沒說種兩季。這不公平?」
林曉晴笑了,「馮營長,當初你開墾草原,我們開墾戈壁灘,你怎麼不說不公平呢,你種小麥,我們種莜麥,你也沒說不公平,現在才來喊不公平,不覺得可笑嗎?」
「再說了,當初咱們定的賭約就是一年土地的產出,又沒規定種什麼。」
「你!」
馮金山氣得臉紅脖子粗,卻說不出來反駁的話。
「團長、副團長,你們要為我做主,林曉晴她狡辯。」
張立強吩咐人把當初的賭約拿過來。
他認真看了一遍,笑容漸漸放大,怪不得林曉晴當初面對戈壁灘也信心滿滿,原來是早就有了主意。
「許軍,把賭約拿給馮營長看看,仔細看清楚,上面的內容。」
許軍給了馮金山一份,自己拿一份看起來。
片刻,他說,林曉晴並沒有違背約定,賭約上確實是寫的十畝地的作物年產量,並沒有規定作物和種幾季。
馮金山氣的差點把賭約撕了,幸好許軍眼疾手快搶了過來。
「我不同意,這是林曉晴故意設下的陷阱,這賭約不能作數。」
秦謹行看著他,「馮營長,願賭服輸,你要是不甘心,也可以種兩季。」
「秦副營長說的對,辦法總比困難多,有競爭才有進步,你看林顧問莜麥收了種紅薯,你們小麥收了種其他作物嘛。」
張立強說。
許軍也道,「團長說的對,馮營長,你們那塊地比這塊肥沃,種兩季肯定沒問題。」
見兩人默許了賭約,馮金山一股氣憋在兇口。
等大家走後,馮金山惡狠狠的盯著秦謹行和林曉晴兩人,
「你們給我等著,我一定會想出辦法的,別高興的太早。」
秦謹行見林曉晴有條不紊的指揮著大家幹活,明白她一開始就有種紅薯的打算了。
隻是沒有跟任何人說,包括他。
他突然有一種被隔絕在外的感覺。
別人是外人,不說就算了,他是自己人,她還瞞的這麼緊,自己就這麼不值得信任嗎?
駐地種田用的是人和動物的糞便發酵的天然肥,就這,還要省著點用。
林曉晴讓人把天然肥和打碎的稭稈混合,一起深耕到地裡,改善土壤的肥力。
開墾的一畝自留地上,有一半的地方都被林曉晴用來培育紅薯苗了,就連院子裡也種了些,但遠不夠種十畝地的。
林曉晴雖然能從空間裡拿出來一些紅薯苗,但多了肯定會引起懷疑。
想到地力不足,林曉晴打算種的稀疏一些。
秦謹行帶著人把紅薯苗栽種到地裡,又澆了遍水。
等把所有的活幹完後,馮金山的小麥田也到了收割的季節。
沒用林曉晴吩咐,秦謹行就帶著人全程監督去了。
馮金山見到秦謹行的時候臉都黑了。
「秦副營,你不會對我連這點信任都沒有吧?難道是怕我做什麼手腳嗎?」
「嗯。」
馮金山臉更黑了。
一般人被這麼說肯定走了,偏秦謹行這個閻王,連諷刺都聽不懂。
有秦謹行的監督,馮金山一點手腳都做不了,連稱糧食的稱,都被他重新校準的一遍。
馮金山以前很喜歡跟秦謹行一起出任務,因為秦謹行責任心強和能力出色,讓他很省心省力。
現在卻煩死了他這種嚴格和死闆。
「畝產一百六十九斤四兩六厘。」
計算的人報出了一個數。
「記個約數就行了,一百七十斤,搞這麼多小數記著多麻煩。」馮金山說。
秦謹行卻讓如實記。
記賬的人不知道該聽誰的,看了眼團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