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前無古人
首先,一個多月的嬰兒各器官發育極其不成熟。
對手術創傷,麻醉的耐受能力極差根本無法承受成人或者大齡兒童的標準治療強度。
就拿手術本身而言,嬰兒顱內空間狹小,腫瘤位置如果較深或者鄰近重要功能區,那手術切除風險就會呈現指數級增高。
那就極可能導緻嚴重的併發症,比如神經損傷,出血,而且還難以做到完全切除。
即便是治療了,複發率也會十分高。
且一旦複發,治療難度會進一步增加,整體預後很不佳。
綜上種種,想要做這個手術,某個角度而言,不比武松打虎簡單。
「首先,我們根據高解析度頭顱MRI,能夠精確定位腫瘤。」
「其中增強,彌散,波普序列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與關鍵腦組織,血管,神經結構的關係。」
「通過這個高級別的影像學評估,暫時可以劃定我們要手術的區域。」
「然後,我需要提一點,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我們會應用到一項新技術,叫做神經導航。」
「通過這項技術,我們可以將患兒的MRI影像數據與手術台上的實際頭部位置進行匹配,為我們手術過程中提供實時解剖指引。」
話音落下,眾人微微點頭。
省一院的神經外科主任宗濤不由得感慨一聲。
這個神經導航系統,也算是省一院剛採購回來的,價格達到三百多萬。
就連他們自己都沒怎麼學會使用呢。
結果方知硯來了一看,這玩意兒好啊,我會!
直接就要求在手術中使用。
聽聽,這叫人話嗎?
下級醫院的人指導上級醫院的人使用上級醫院採購的器材。
簡直令人無語。
可偏偏這小子真會。
尤其是註冊的時候,幾乎都沒有猶豫,真是有些離譜了。
方知硯還在台上侃侃而談,宗濤不得不認真聆聽著。
因為稍有不慎,方知硯說出來的東西眾人就極有可能理解不過來。
一小時之後,多學科討論制定的手術計劃,應急預案和術後護理方案基本確定下來。
而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告知孩子的父母。
張鵬,劉惠英一家也知道今天的重要日子,所以早就帶著寶寶等待著。
等到會議結束,一連串的人進入了病房之後,兩人連忙起身。
「方醫生,馬院長,譚主任。」
張鵬連忙迎上來,臉上帶著感激的表情。
「真的很感謝各位對我們一家的幫助,謝謝各位。」
還沒說什麼呢,張鵬先上來鞠了一躬。
馬居正連忙扶住他。
「張鵬啊,你不用擔心,病,我們肯定會治。」
「剛才跟方醫生討論了手術方案,接下來我們就得給孩子來進行手術。」
「手術過程中有幾個風險點要預先告知你們。」
張鵬連連點頭。
「這個手術,難度很大。」
「甚至,失敗的可能性極高。」
「如果手術過程中失敗了,沒有完全切除腫瘤,這都不算什麼。」
「就怕傷及重要的腦功能區域,或者大出血。」
「到那個時候,孩子恐怕就救不回來了。」馬居正認真地解釋著。
張鵬和劉惠英兩人對視了一眼,眼中是濃濃的悲傷。
經過這段時間的了解和學習,他們也算是明白。
自家孩子得的病,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一個醫院能成功救治的先例。
省一院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打破這個冰河,開創嬰兒惡性腦腫瘤第一人。
這之中的難度有多大,不言而喻。
所以兩人心中也是忐忑不已。
劉惠英輕輕地摸摸孩子的臉蛋兒,然後開口道,「馬院長,方醫生,譚主任,我明白。」
「不治,孩子會痛苦地死。」
「治,至少還有活下去的希望。」
「我們做父母的清楚,簽手術同意書了,隻希望各位能夠幫忙!」
說著,劉惠英也鞠了一躬。
方知硯連忙扶住她。
「放心,我們肯定會全力以赴。」
「儘力救治孩子。」
很快,劉鵬和劉惠英便簽下了手術知情同意書。
接下來,譚定陵通知血庫那邊,提前準備好足量交叉配血成功的紅細胞,血小闆,新鮮冰凍血漿。
麻醉科那邊,專門派出從事小兒麻醉的醫生團隊,準備適合嬰兒的微型設備。
譬如氣管插管,動靜脈導管,保溫毯等一系列東西。
而方知硯則是和譚定陵,倪德祿三人刷手,換上手術服,無菌手套,準備進入手術室中。
嬰兒的麻醉,最好在父母陪伴下進行吸入或者靜脈誘導麻醉,可以避免孩子哭鬧,掙紮。
麻醉成功之後,再給孩子使用微型氣管插管,建立可靠的人工氣道。
接著,在橈動脈的位置建立有創動脈檢測,用於實時監測血壓和頻繁采血進行血氣分析,最後建立中心靜脈通道,放置導尿管。
一切準備就緒。
方知硯,譚定陵,倪德祿分別站在了手術台上。
而手術畫面被記錄的同時,也實時顯示在了外面的屏幕上,以供眾人學習。
坐在這裡學習的人很多,除了兩院的神經外科,腫瘤科等一系列科室之外,還有破例進來的俞爽,朱子肖等人。
望著台上方知硯的模樣,朱子肖有些羨慕。
「老方這個樣子真威風。」
「早知道能這麼有面子,我都有點後悔當初沒有聽我大學老師的話了。」
殷靜聞言詫異地詢問道,「你大學老師說什麼了?」
「我不知道啊,我不是沒聽嗎。」
朱子肖一臉奇怪地盯著她。
殷靜臉色一黑,有病吧這人?
算了,懶得跟他計較。
眾人將目光放在了手術台上。
患兒張寶,一個月零十五天,體重四公斤。
根據腫瘤位置,張寶採取仰卧位,所有壓力點用軟墊仔細保護,防止壓瘡和神經損傷。
頭部則是使用頭顱固定架穩定住,防止手術過程中發生移動。
因為張寶年紀實在是太小,顱骨薄且未閉合,隻能使用極低的固定釘壓力。
「宗主任,給張寶註冊神經導航,把先前高分辨影像學掃描的數據導入神經導航系統之中。」
「再把患者頭部,與術前建立的三維模型精準對應。」
方知硯扭頭看向神經外科主任宗濤,示意他把最新的神經導航技術用起來。
宗濤點了點頭,操作一番後回應道。
「虛擬影像與患者實際解剖位置已經完全匹配。」
「譚主任負責導航探針,注意接觸到患者腦組織時要小心。」
「接下來,手術正式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