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大典前一天傍晚,啟天城來了位中年道士,他是奉命來迎接張顯參加祭天大典的。
他說隻邀請了張顯自己,沒辦法帶其他人一起去。
張顯說可以,于是就随他上了馬車去了啟天城。
也就在張顯走了不久,五大姓家的來太祖們像走馬燈似的來拜訪。
接待他們的是熬成和莊氏兄妹。
三人看着這些基本上不露面的老家夥極力的表演,忍不住的譏笑。
看來五大姓是得到了啟天城的指令來拖住張顯那些部下。
事情到了這一步,張顯等對啟天城要做什麼有了大概得猜測,但具體有什麼目的還是不甚清晰。
皈依甕内今天忽然間熱鬧起來,議事廳内顯得有些擁擠,一百多人聚集在這裡,一半道士,一半佛門中人。
雖然說是佛道源于一宗,可很少這般聚在一起,還是在對荒域來講,都是那種登天人物。
說到這裡不得不先交代一下啟天城的來曆。
這座啟天城是在數百年前某一日忽然降臨這座海島上的,當時這個海島上沒人居住,但周圍島上是有人的,也就是說,忢月一族和羅刹一族要比啟天城早很多居住在周邊海島上。
還有本地土族。
某一日天空出現光華,一物從天而降,也是外域來此的忢月一族和羅刹一族,是知道這降落物肯定是外域而來,于是派人來查探。
但剛剛降臨的啟天城是封閉的。
不過以兩族精英人物經驗,知道這是一件超強的法寶,因為它是軟着陸,沒有對這裡的生态造成破壞,以此推測這件法寶内應該有強大的生物,是他們操控才出現這樣的結果。
因此兩族也就起了貪心,派了大批族中精英守在這裡。
這兩族之前是交過手的。
所謂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紛争。
忢月一族和羅刹一族都是本地土族無法抗争的外來絕強勢力,為争奪本族最大利益,自然是少不了戰争。
鬥來鬥去,誰也奈何不了誰,随着時間推移,各方所奪利益穩固了,也就逐漸平靜下來。
這次天降寶物,又開啟了戰争模式。
不過因為對這寶物還沒一點了解,于是經過談判,兩家劃分了區域。
羅刹一族占領西半部島,忢月一族占領東半部島。
就這樣兩族盯着這像巨大石頭一樣的寶物。
随着時間推移,忽然某一天,這寶物有了反應。
讓兩族沒料到的是這塊圓咕隆咚的石頭變化突然且太大,咔嚓一聲開裂,轉瞬變作一座城,還出現了一個高聳的石像。
兩族始料不及,有很大的損失,不過寶物已開,裡面肯定有海量的至寶,于是兩族精英迫不及待的就沖進城中。
結果……
結果可想而知,兩族不但沒有收獲而且損失巨大。
這座城中不但有很多人,而且實力相當的強悍。
把兩族搶進城中的精英殺得所剩無幾。
于是忢月一族和羅刹一族就同啟天城死磕了很長時間。
後來就是狗咬刺猬的局面,兩族沒能攻入城中也就無法惦記城中可能有的寶物,又死了那麼多族中精英,得不償失隻好退走。
不過也不是完全放棄,而是将一些土族中較為強的人遷移到島上,将啟天城包圍起來。
啟天城人雖然厲害,可不知什麼原因他們也不踏出啟天城半步。
就這樣慢慢形成珊蚌島現在的格局。
後來兩族就忽略了珊蚌島的管理,沒什麼資源可得,啟天城又啃不動。
後來,就出現了兩族慘案。
這就是因果。
但是忢月詹和羅睺因為當時是小輩和小孩,所以不了解之前的三家恩怨情仇。
而真正了解當年所發生的事情的人,可能除了啟天城那些活的太久的強大的人,怕是寥寥無幾。
五大姓的老太祖那時也隻是一個孩子而亦。
而忢月一族和羅刹一族當時權利人物,差不多在那次事件中死光了,反正到目前為止,年歲最大的就見到忢月詹一人。
忢月詹也不了解忢月一族和羅刹一族的恩怨,也不了解兩族與啟天城的因果關系,他甚至都不太清楚當初發生的事情。
羅睺隻記得羅刹族忽然天降災難,被人帶着逃離。
佛道兩宗傳說中有分有合,可能聚在一起數百年而無争執也算是罕見。
想來應該是條件所限,不得不珠簾合璧呵呵。
至于啟天城如何能流落到這個第品階荒域中,也就一并交代一下。
其實荒域說起來,大有可能是高階域界的墳場。
很多出土的寶物可都不是本土産物。
荒域品階太低,人類文明發展不到千年的記載,要說輝煌時期還是外來人忢月大帝、忢月詹帶給那片廣垠的東大陸的,這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而海外絕大多數強悍勢力還是域外落難之輩。
現在浮出水面的隻有以光華不再的忢月一族和羅刹一族以及啟天城。
這麼廣垠的大洋,誰知道哪裡隐居着外域降臨的強者。
單說啟天城。
它是一個叫做矮佛域界,也稱為矮佛星的失敗者逃離時的法器,它帶着一群失敗者流落到這裡。
那麼忢月一族和羅刹一族是哪裡的人,現在還無從考證,因為兩族領頭人和記載都在那次災難中消失了。
議事廳内,一位道袍老者和一位土黃色粗麻布袍衣老者坐在首位,餘者都盤坐在下手,當然是道、佛弟子分列兩側。
“都準備好了嗎?”
麻布衣袍的佛尊閉着眼看似沒開口,但聲音在場的人都聽到了,如此看來這位佛尊修為已到了一個恐怖的境界,如果他出了啟天城,相信九九劫雷就會找到他頭上。
“準備好了。”
衆佛教徒回應道。
“這次不得有失,都打起精神來,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道尊并不像佛尊那般,而是如平時說話那樣。
“泠鸢,那個少年來了嗎?”
“已派淩俞去接了,現在應該在外城驿館内。”
泠鸢就是送張顯大禮并邀請他參加祭天大典的那位道士。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