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午時分,楊琏帶着三十多名禁衛軍士兵,此外劉正帶着五百精壯士兵,朝着西門趕去。一路上,二十多輛馬車連綿不絕,吸引了很多百姓的注意,他們議論紛紛,這是發生了什麼士兵?
小道消息無疑是傳播的最快的,很快,不少百姓都知道了,這是剛來的順天節度使,拿着赈糧去接濟城外的百姓。對此,有人頗有微言,城中照樣饑民遍地,節度使為何不先赈濟城内的災民?再說了,據說城外的災民,多半是漢國人來的。楚州作為前線,與中原朝廷瓜葛太多,彼此都有仇恨,很多百姓因此不滿。
不過,也有知道西門外發生的事情的百姓,當即便反駁了。城外的災民雖然是漢國人,但畢竟也是人。再說,他們氣勢洶洶,說要圍攻楚州。若是讓他們打破城池,那楚州城的百姓,可就慘了。
這人話一出,頓時有人又反駁,那些災民,多半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又餓得沒有了力氣,怎麼可能攻打楚州城?劉刺史雖說治政不成,但楚州身為前線,也是有不少精兵,若是連這群災民都擋不住,何以保家衛國?
百姓們各自說着,誰也不能說服誰,這個時候,一名手中拎着鑼鼓的士兵一邊走,一邊敲打着鑼鼓,大聲喊道:“諸位鄉親,以坊為單位,通知各戶領取赈糧,若有不明,可去官府看告示。”
士兵大聲說着,重複了幾遍之後,很快就消失了,去下一個坊宣傳去了。
百姓們先是愕然,旋即大喜,官府終于放糧了,有了糧食,全家老小勒褲腰帶,就算不能吃好吃飽,至少也不會餓死人了。在亂世中,百姓的要求倒也不高。生存是最基本的要求,若是滿足了這一點,百姓們也就滿意了。
不過,還是有人反對,劉彥貞是什麼貨色,大夥兒都知道。如今雖說來了個什麼節度使,恐怕也是一丘之貉,貼出告示,無非是想要安定民心,理由嘛,很簡單,城外的災民就要攻城了,若不能穩定内部,這楚州城恐怕就要落入災民之手。那時候,這些個達官貴人,什麼節度使,什麼刺史,都會成為階下之囚。
不過很快又有消息傳來,說是有人見過那節度使,還賞賜了一大麻袋,至少有百斤重的糧食給百姓,聽到這個消息,有的人羨慕,足足一百斤的糧食,分到每個人的手上也有二十多斤的樣子,足夠一家老小吃上幾天了。有人羨慕,自然也有人不信,畢竟他們沒有看見。
衆說紛纭中,楊琏一行已經到了西城門,登上城頭一看,百姓果然離城有五百多步的樣子,城下隻有十幾名壯漢站在那裡,焦急地等待着。楊琏一眼就看見戴禮在其中。戴禮看見楊琏,忙奔了上來,在城頭下招手。
楊琏點點頭,這個戴禮還算講信用。
“戴禮,人都安排好了嗎?”楊琏高聲問道。
“都安排好了。”戴禮回答。
楊琏揮揮手,士兵們打開城門,放下吊橋,先是十幾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走了出去,緊接着士兵将糧食運輸了出去,一溜煙在城外擺開。楊琏又調集了三百多名弓弩手站在城牆上,一旦情況有變,城下的士兵便立刻抛棄糧食,進入城内。
不過,楊琏預想的情況并沒有發生,在戴禮的協助下,城外的災民有條不紊地領取災糧,隻用了一個半個時辰,所有災糧全部發完,災民們感恩戴德,幾名為首之人在城下連連鞠躬,向楊琏等人表示感謝。災民退下之後,楊琏依舊站在城頭,凝視着遠方的災民。
林仁肇慢慢踱步,走了過來,道:“楊節度,今日的事情,還算順利。”
“就是太順利了,反而讓人覺得有問題。”楊琏伸出手,指着城外,“什麼時候,百姓有了這麼強的組織能力?恐怕就算是一般的軍隊,也不能做到這個地步。”
林仁肇點頭,表示贊同,軍隊,尤其是潰敗的軍隊根本沒有紀律可言,而這些災民,情況并不比潰兵好,可是偏偏他們做到了,在領取糧食的時候,沒有人貪心,更沒有人見了糧食心生歹意。要知道,當年神武軍在馮延巳的帶領下,趕往蘇州騷擾錢文奉,當時神武軍受襲,軍心渙散,敗兵同樣做出搶劫百姓,甚至殺害百姓的事情來。
訓練有素的士兵都如此,這些百姓怎麼會有如此強的執行能力?
“毫無疑問,百姓之中,有人在暗中操控,一定要想辦法找出幕後主使者,不然随時可能會鬧出事情來。”楊琏說道,而且他更擔心的是,幕後主使者不知道有什麼陰謀。敵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敵人是誰,不知道他要做什麼。
林仁肇道:“楊節度,不如派人潛入災民之中。”
“恐怕不成,這些災民多半是以寨子為單位,彼此都很水,想要打入他們的内部,并不容易,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查出來,反而會打草驚蛇。”楊琏搖頭,他雖然知道有人使壞,但楊琏并不想表現出來。
林仁肇想了想,道:“如此一來,隻能靜觀其變了。”
“也不然,那個戴禮是個關鍵人物,先暗中打探他的消息,再做計較。”楊琏吩咐。
林仁肇點頭,如今看來,也隻能這麼做了。
災民領取了糧食之後,紛紛埋鍋造飯,領取的糧食雖然不多,每個寨子先是領取,然後發放到每家每戶,人均不過二兩米,勉強溫飽而已。不過有了糧食,就沒有餓死的危險,百姓們也就有了活下去的可能。
淘了米,就着野菜開始煮飯。很快,城外就飄蕩着米飯的香味。有節約的,煮起了米粥,這樣能夠多吃幾頓,人也不會太餓。米粥裡加了些樹葉、野菜,看起來分量更足。
楊琏遠遠地,甚至能聞到米飯的香味,在城牆上凝視了半響,楊琏這才離開了。回到船上,張绮栎已經做好了飯菜,楊琏叫了符金盞、張绮栎、林仁肇一起吃飯。林仁肇有些不願,在他内心,已經奉楊琏為主,而符金盞,便是主母,同桌吃飯,讓他有些躊躇。
張绮栎倒是滿心歡喜,她出身并不高貴,因此沒有這麼多講究,倒是符金盞略略猶豫,但還是答應了。
幾人頗有些沉悶地吃了午飯,張绮栎起身,将碗筷收拾了。符金盞帶着的侍女忙上前搶過碗筷,不讓她做這等粗活。
楊琏吃了飯,站在甲闆上,看着空蕩蕩的碼頭,忍不住歎息了一聲,楚州乃是南北交通樞紐,想不到一場水災,竟然這般落魄,凄涼到如此地步,重建楚州迫在眉睫,而關鍵,就在百姓身上。
楊琏正想着的時候,符金盞緩步走了過來,問道:“楊公子,今日的事情,辦得如何了?”
楊琏簡單一說,符金盞不由皺了皺眉,她也覺得情況不對,當即便道:“依妾身想來,幕後主使者,應當是縱橫在淮北一帶的群盜。這惡人平素以搶劫為生,不事生産,如今水災泛濫,四周百姓遭殃,客商也變少了,他們沒有了糧食,南下的可能性最大。”
楊琏道:“難道就沒有徐州的可能?”
“在徐州是有可能,不過父親一向強勢,而且徐州戰亂多年,相比較而言,大唐比較富裕,這些盜賊南下,機率最大。”符金盞說道。她畢竟在徐州多年,比較了解情況。
楊琏點點頭,道:“這麼說來,這些人是淮北群盜的機率最大了。傅姑娘,若是如此,你有什麼主意?”
符金盞攏了攏被風吹動的秀發,搖搖頭,道:“這妾身一時也想不到。”
楊琏笑了笑,這的确是個難題,想要在數萬百姓裡找出群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符金盞忽然躬身施禮,道:“楊公子,妾身有一個不情之請。”
楊琏問道:“傅姑娘,無論什麼事情,我都會盡力去辦。”
符金盞歎息了一聲,道:“這些年來,徐州的情況并不好,糧食儲備并不多,以妾身猜想,徐州的糧食,恐怕到了秋末,就會告竭,妾身希望楊公子能施以援手。”
楊琏眉毛一挑,呼吸頓時變得急促起來,忙問道:“這是符節度的意思?”
符金盞搖搖頭,道:“不是,這隻是妾身的猜想罷了,具體的,還需要與父親聯系。”說話間,符金盞倒是有些擔心,楊琏會不會答應?以她的了解,楊琏不是狠心之人,可是,畢竟父親是漢國的臣子,要赈災,也是漢國皇帝,和大唐楊琏,根本毫無關系。再說,水災過後,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楊琏要面對的是海楚兩州的百姓,如此巨大的壓力,根本不是楊琏一個人能解決的。如果還要順帶解決徐州的糧食問題,這的确有些強人所難。
楊琏聞言卻是眼睛一亮,徐州曆來是兵家必争之地,除了地理位置重要,徐州兵曆來很是強悍,如果能将手伸到徐州,對于楊琏來說,是一件好事。楊琏心中還有其他猜想,如果能辦成,對楊琏來說,幫助很大。
楊琏沉吟間,符金盞見他不說話,還以為楊琏拒絕,心中不免歎息一聲,微微躬身,道:“楊公子也不必為難,畢竟這事情,對于楊公子來說,不太公平。”
楊琏回過神來,笑了笑,道:“若是秋後,或許我能騰出一些糧食,多的不說,十幾萬石應該有。雖然杯水車薪,但總比沒有的強。”
符金盞聞言大喜,忙躬身,道:“妾身替父親多謝楊公子。”
楊琏笑了笑,擺擺手,道:“你也不要着急,天下沒有度不過的難關,事在人為。另外,糧食的事情,我也不可能無償提供,我需要徐州方面,給予我一定幫助。”
符金盞點點頭,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她雖然沒有聽過,但道理是相通的。兩人又說了一會,符金盞告辭而去。
楊琏叫來了林仁肇,與他說着事情,楚州城内的放糧,更加馬虎不得,對于楊琏來說,這是最好的收攬民心的機會,楚州城能否迅速被楊琏掌控,民心很關鍵。而要争取民心,放赈一事就絕對不能馬虎。
楊琏有些擔心,這劉彥貞會不會搗亂?林仁肇覺得,劉彥貞應該不會搗亂,畢竟他即将卸任,楚州的事情與他無關,何必再節外生枝?這明顯不符合劉彥貞的利益,再說,劉彥貞是一隻老狐狸,斷然不會做這等損壞自己利益的事情來。
兩人說話間,一行騎兵匆匆而來,楊琏定睛一看,原來是劉彥貞帶着劉正等人來了,上了船,劉彥貞快步走了過來,朝着楊琏拱拱手,道:“楊節度,今日赈災之事,十分順利。當真是可喜可賀。”
伸手不打笑臉人,楊琏微微一笑,還了一禮,笑道:“目前看來,應該沒有問題。”
劉彥貞呵呵一笑,走上兩步,靠近了楊琏,道:“楊節度,有幾句話,我想與你說一說,還望借一步說話。”
楊琏有些詫異地看了他一眼,點點頭,道:“劉刺史,這邊請。”
兩人進入了一間密室,林仁肇、劉正在外巡視,防止有人靠近。
劉彥貞朝着楊琏拱拱手,道:“楊節度,老夫有一事相托,還望楊節度能允準。”
楊琏心中猜測着,道:“劉刺史這是哪裡話,若有楊某能做到的,自當竭盡全力。”
劉彥貞哈哈一腳,道:“有楊節度這句話,老夫就放心了。”說着,咳嗽一聲,道:“事情是這樣的,老夫決定告老還鄉,可是侄兒劉正正當年少,正是建功立業之時,老夫有一個請求,想讓劉正跟在楊節度的身邊,若能立下功勞,光宗耀祖,那也是極好的。”
楊琏聞言不由一愣,劉彥貞的這個請求的确出乎他的意料,劉彥貞對侄兒劉正是何等态度,楊琏很清楚。他居然将視為兒子的侄兒劉正相托給自己,怎能不讓楊琏詫異呢?
楊琏忙拱拱手,道:“劉刺史這話嚴重了,楊某何德何能?劉刺史将希望寄托在楊某身上,恐怕會令劉刺史失望啊。”
劉彥貞搖搖頭,忽然後退一步,行了一個大禮,道:“楊節度,這個要求的确很是突兀,但老夫希望楊節度能夠答應。”說着,劉彥貞一撈袍子,居然就要下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