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琳娘去書局幹嘛啊,難道是想印一些傳單,散發出去招攬客人?除此之外,好像也想不出,她去書局會做什麼了?
李缙一面琢磨,一面離開了琳娘的住處,去了前邊的樓閣,守在一樓,坐等琳娘回來。
這一等就從白天等到了傍晚,把李缙的脖子都給等直了,可竟然沒有等到琳娘,她始終沒有回來。
一到酉時,也就是下午五點的時候,也不管來了多少觀衆,群芳院每日的歌舞演出準時開始了,坐在觀衆席最末排的李缙,待着沒事就看上了表演。
李缙來群芳院這麼久,還是頭一回正經八本地來前樓看表演,所以自然會覺得很新鮮,看得也還算津津有味。
這群芳院的歌舞演出一開場,也跟後世那些歌舞晚會一樣,先弄了段群舞,幾個衣着鮮豔,手持大号羽毛扇的舞妓,在舞台上分分合合,跳了将近能有二十分鐘,這開場才算結束。
随後有個男主持人走上了舞台,事實上就是一個龜公,這個龜公上了舞台先說了幾句客套話,歡迎了一下前來捧場的所有觀衆,跟着簡單地報了個幕,介紹了一下接下來将要表演的節目,還有出場的是哪位姑娘,完事他就下台了,在他下台的同時,一個清倌人懷抱着一把琵琶,帶着幾個樂師,從另一個方向走上了舞台。
李缙認得這個清倌人,她的名字叫呂冬月,這呂冬月也算是群芳院中的紅牌,但比之趙清萘和尹紫苑二人,名氣還略有不及。
在舞台的正後方放置着一些樂器,有笙、箫、琴、笛等等,待那幾個樂師就位,拿起那些樂器之後,呂冬月在台上施了個禮,說了句“奴家便是呂冬月,獻醜了”,接着就坐到剛剛有人送至舞台中央的椅子上,撥弄着琵琶,在樂隊的配合下,聲情并茂地唱了起來,她所唱的是後世的一首流行歌曲,是李缙賣給群芳院那二十幾首流行歌曲當中的一首,歌名叫《我的歌聲裡》。
李缙賣給群芳院的那二十幾首流行歌曲,此時已被群芳院裡的那些清倌人瓜分了,基本上是人人一首,呂冬月拿到的歌曲,正是她現在所演唱的這首歌。
呂冬月的嗓音略微有一絲沙啞,但很有力量,十分适合唱這首歌,加上她唱功了得,所以把整首歌曲演繹的有聲有色,讓人不禁都聽入了迷。
短短幾分鐘過後,呂冬月一曲唱罷,台下立時響起了一連串的叫好聲,跟着就不斷有人開始打賞銀子了。
現在群芳院的生意比之月餘前要好上數倍不止,觀衆也不再是那寥寥幾人了,而是數以百計,差不多把所有座位都坐滿了,這人一多,概率就上去了,打賞者自然也就多了。
這打賞銀子可不是把銀子往台上扔,而是把龜公喚到身邊,把銀子放到龜公手中捧着的托盤裡,而龜公在接到銀子後,則會把打賞者的姓名,以及其打賞的錢數大聲地公布出來,告知在場的所有人,為打賞者博個面子。
這些觀衆打賞的銀子,便是群芳院每日歌舞演出的主要收入了,其次就是占桌費,來群芳院觀看歌舞表演不收門票,但要收占桌費,也就是席位費,越前排的席位越貴,第一排那幾張桌子,要二、三銀子才能坐下,不過一張桌子能坐幾個人,AA一下也就沒有多少錢了。
而觀衆打賞的錢數,也沒有幾兩,幾十兩,甚至是上百兩那麼多,都是幾錢銀子,最多不超過一兩,要是有人打賞了幾兩銀子,那這個人一定是來捧台上的姑娘的,多半是台上姑娘的熱客。
呂冬月唱完了歌,沒有即刻下台,起身抱着琵琶走到台前,對那些打賞她的人一一行禮,直到這一輪打賞結束,她才翩然而去。
呂冬月這就算結束了她一天的工作了,群芳院裡一些尋常的清倌人,她們一天的工作内容有兩項,下午的時候,她們會見客,晚上的時候,會上台表演,但也不是每天人人都會見客或上台表演,而是互換着來幹這兩項工作。
呂冬月下台之後,先前那個龜公又上台來報幕了,緊接着另一位清倌人就登場了,之後一直以這個模式,循環了下去……
李缙坐在台下連續聽了三首歌,雖然群芳院的這些清倌人,一個個唱的都很不錯,可他聽這些歌,還是感覺很不對味,問題出在伴奏樂器身上,主要是缺少了一套架子鼓,要是能有一套架子鼓加入伴奏,那肯定會為演出增色不少。
自己要不要研究着做一套架子鼓呢?不就是一個大鼓,一個軍鼓,還有三兩個嗵鼓,外加幾個镲嗎,應該不難做吧?
李缙以前接觸過架子鼓,對這種打擊樂器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所以自認為應該能夠把它給複制出來。
就在李缙突發奇想,想要搞發明創造的時候,有人來到了他的桌邊,這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苦等的琳娘。
琳娘看到李缙在此,感到十分意外:“李公子,你今天怎麼這麼有興緻啊,竟然會到前樓來看歌舞,真是百年不得一見啊。”
李缙郁悶得很:“我哪是來看歌舞的啊,我是專門來這裡等你的,可是一直也等不到你,所以無事可做就隻能看看歌舞了。”
琳娘訝異地問李缙:“公子在等我?可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對我說嗎?”
李缙站了起來:“還是找個僻靜的地方說話吧。”
“好,那就去我房裡吧。”琳娘說着向樓後走去,一面走,一面把手裡拿着的一本書遞給了身旁的李缙,“這個你看看,我就是因為今天想拿到它,才會在書局呆了一整天,以至于到這麼晚才會回來。”
李缙接過那本書先看了看封皮,隻見藍色的封皮上印有三個大字――群芳院,在這三個大字的右側,還印有一行略小的字――新詞新曲二十首。
看完了封皮,李缙又看了看裡面的内容,書裡所刊印的内容,正是他賣給群芳院的那些流行歌曲的詞曲,而且在每首詞曲的歌名後面,還注有首唱人和詞曲作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