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明柱

第三百九十四章 觀念不同

明柱 見微知 2178 2024-01-31 01:11

  黃娥說到‘可是你全都沒有做到’這裡就止住了,已然聽傻了的李缙隔了幾秒鐘才反應過來,那就是黃娥說完了,他萬萬沒想到黃娥跟她丈夫楊慎一樣,也懂的這麼雜,外加這麼能說,他請這兩口子來當評審,還真是請對了:“啊,感謝黃娥評審的點評。”

  李缙向黃娥緻了句謝,而後朝那個中青年男子看了過去:“你聽到評審的點評了,覺得如何啊?”

  那個中青年男子自愧不如地回答說:“回大人的話,在下受益匪淺。”

  其實不光那個中青年男子受益匪淺,台下的人們也受益匪淺,他們越發覺得這寓教于樂的‘大明達人秀’有看頭了。

  “如此甚好,也不枉你上台一場,行了,你下台去吧。”李缙說完這話,等了一會兒,待那個中青年男子下了台,他宣布了一條紀律,“因為時間的原因,以後上台的參賽選手不得要求評審點評其才藝,如有必要,本官會請評審做點評,請台下的參賽選手相互告之,下一位,請下一位參賽選手上台。”

  李缙宣布完他臨時制定的這條紀律,緊跟着把第三位參賽選手請上了台。

  這抽到三号簽,第三個上台的參賽選手,是個十八、九歲的妹子,姿色中上,懷裡抱着一把琵琶,看穿着應該是哪家青樓的清倌人,李缙手裡沒有參賽選手的資料,王胖子那裡倒是有,但也是較為簡單的資料,隻記錄了參賽選手的姓名、性别、年齡和專長,預選時沒有詢問其身家背景,就是看了資料,有些東西也得靠猜。

  那個妹子上了台,照葫蘆畫瓢,學着在她之前上台的那個中青年男子的樣子,走到舞台中央的話筒旁,轉過身來報了一下姓名,還有她要表演的才藝,接着就打算表演。

  抱着琵琶上台,當然是要彈奏了,她表演的才藝是彈唱,站着可以唱,但是不方便彈琵琶,所以在那個妹子還沒有張嘴要椅子的時候,李缙就擺手讓人給她送過去了,順便擺弄了一下話筒,這話筒有兩支,一高一矮,矮的那支是給樂器使用的。

  等擺弄好話筒,那個妹子坐下就開始表演了,得楞得楞地彈起了琵琶。

  琵琶屬于撥弦類弦鳴樂器,被稱為彈撥樂器之王,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在明朝這個時候,弦的材質不是鋼絲或尼龍繩,而是絲線,頸與面闆上有确定音位的相和品,共有六個相,二十四個品,構成了音域寬廣的十二個平均律,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極為盛行的一樣樂器,上至宮廷樂隊,下至民間‘藝術團’,随處都能見到琵琶的身影。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劃,四弦一聲如裂帛。

  這幾句詩不是詩人的藝術誇張,是琵琶名副其實的演奏效果,與其他彈撥樂器不同,琵琶的發聲十分特殊,其泛音在古今中外的各類樂器中居首位,不但音量大,而且音質清脆明亮,基音中伴有的泛音,能使琴聲衰減小,傳播的更遠,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在平靜的空曠地彈奏時,重強音能傳到二、三裡地以外。

  李缙還是很喜歡琵琶發出的這種明亮而富有剛性的聲音的,加之那個妹子彈得還不錯,是以他聽的倒也享受。

  那個妹子彈了一小會兒琵琶,跟着就開口唱起了小曲兒,小曲兒是民間曲藝之一,即散曲之外的各種俗曲,既然是俗曲,那肯定和俗沾邊,多與男女情愛有關,有的甚至很色情,但在大庭廣衆之下,那個妹子就算是會唱色情小曲兒,她也不會唱那種東西,她唱的是一小段描寫女子獨守空閨、形單影隻、内心寂寞、凄楚悲涼景象的小曲兒。

  李缙認為那個妹子唱的還不錯,确實挺哀怨,挺愁苦的,就差沒掉眼淚了,所以在那個妹子表演完,很有禮貌地起身行過了禮,他在說‘請評審舉牌’的同時,把牌子舉起來,給了個‘過’,可是随後他就傻眼了,因為他向其他評審那邊看去,竟是五個‘否’,一個‘過’。

  哦賣切糕的,這是咋回事啊,怎麼他們大多數人都給的是‘否’啊?是我的水平比較窪,聽不出好壞,還是我跟他們的觀念不同,欣賞的東西不一樣啊?

  李缙詫異地對那個妹子說:“抱歉,你被淘汰了。”

  不用李缙說,那個妹子也知道她被淘汰了,因為她自己有眼睛會看,她沒有像之前上台的那個中青年男子一樣,要求評審為她做點評,換句話說,就是解釋為什麼要淘汰她,而是什麼話都沒說,無地自容地又施了個禮,然後就自動自覺地匆匆下台去了。

  李缙在那個妹子下台以後,快速地把第四位參賽選手叫上了台,第四位參賽選手是位普通人家的姑娘,在所有報名參賽者中,還是普通人占大多數,專門從事藝術表演的人,也就是清倌人等,隻占一成,即一千多名參賽者中,隻有一百多名文藝工作者,但一個能打好幾個,有的甚至能打幾十個,因為個别人是行業中的佼佼者,說穿了,就是名妓神馬的。

  那位普通人家的姑娘上了台,介紹完她自己,又介紹了一下她要表演的才藝,她要表演的才藝竟是剪紙!

  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即視覺形象和造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的民間藝術。

  這種蘊涵了豐富文化,能表達大衆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的民間藝術,在古代具有廣泛的群衆基礎,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生活之中,甚至還有以剪紙為業的藝人,即‘剪镞花樣’者,這些剪紙藝人,不止能剪各色花樣,還能剪諸家書字。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