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改寫唐朝曆史

第一百零五章 蘇緻遠的為官之道

改寫唐朝曆史 瀚海陽光 3057 2024-01-31 01:12

  趙忠平最後還是遞上了辭呈,把銀子如數遞到了縣衙。

  如今王常和趙忠平的事情都算是完了,可是關在大牢裡的賀新卻還沒有被抄家,本來家裡也沒剩下什麼,财産全都轉移了。

  不過蘇緻遠并沒有着急着去審問賀新,而是帶着唐思雨等人繼續了解民衆的生活情況,因為不了解就不知道該如何做一個父母官該做的事情。

  在蘇緻遠看來,為官者不能總是在朝堂之上,得深入民間才行。

  于是蘇緻遠帶着幾人到了離這裡最近的小山上,眺望四方。

  雖然現在天氣轉冷,不過幾人穿的都很厚,一路走來,到處都是村民在外面收拾柴火的情景,都是在為過冬做準備。

  離開了現代,失去了太多的東西,不過這個古代的人也不見得就比現代的人過的差,起碼蘇緻遠知道這邊的人休妻的少,而且這邊的生活節奏并沒有後來那麼誇張,現在正是大唐最為富裕的時刻,往往人們忙完了自己的事情還有半天的時間自己支配,并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有的還能去青樓,有的去賭場,有的去妓院,有的去酒館聽書,或者看雜耍,娛樂生活相當的充足。

  蘇某人逛了一圈坐在小山上,還能看到村落裡冒出來的袅袅炊煙,遠遠望去,看不到臨安的邊界,而這麼大的地盤,自己就是地主,蘇緻遠一副我要舍己為人民的豪情壯志油然而生。

  自上往下看去,近處的幾戶人家院子裡看的清清楚楚。村民在村口閑聊,有的還在下棋,老人逗弄着孫子,一家老小其樂融融。

  “蘇縣令,你不是要體察民情嗎?難道你就這樣體察民情?”唐思雨也是第一次當縣丞,她也不知道是先處理衙門的事情好,還是先去各個村莊轉悠一下把鄉賢認識一下好,索性就跟着蘇緻遠一路走。

  “衙門的事情并不多,還不如出來走走,你是縣丞,起碼這樣更能全面的了解到臨安到底發展的如何。你看,他們過得多愉快!”

  “可是我們不是要深入民間嗎?為啥要在這小山啊?”

  “站得高看得遠啊!”

  唐思雨臉上的表情逐漸消失:“那你自己看吧,我要回去了!”

  小菊也往下走,蘇緻遠隻好跟着下來,畢竟高處不勝寒,冷風吹來,确實沒有火,有點受不了。

  “無雙姐這兩天就過來,你準備一下。”小菊提醒道。

  “陸無雙?她過來幹什麼?我準備,準備什麼?”

  “無雙姐過來幹什麼我不知道,你隻要招待好無雙姐就可以了。”

  這麼長時間的相處,蘇緻遠都差點忘了小菊是因為陸無雙而來的了,不過陸無雙一直也沒有做什麼對他不利的事情,雖然小菊被派了過來,卻保護過他幾次,他開始對陸無雙的惡感也消失了。

  而小菊因為王常被蘇緻遠槍殺變得比以往沉默了許多,這個事情她也告訴了陸無雙,陸無雙這才打算過來看看。

  在陸無雙看來,蘇緻遠可是日後重要的棋子,可是現在他有如此厲害的暗器,那就相當于有一個絕世高手時刻在身邊一樣,她答應了範超,不容有失,蘇緻遠她要牢牢控制在手裡。

  ......

  唐思雨雖然也跟着姚崇學習為官之道,可是官場肮髒的一面,她知道的卻不多,并沒有任何治理經驗的她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

  蘇緻遠也是不懂,可是他卻知道如何經商,如何做有利于民的事情,這就是區别。

  剛才在山上往下看,這臨安的柴火其實已經沒多少了,有錢的人家燒木炭,沒有木炭的燒柴火,柴火集市上也有賣的,價錢都是幾文錢。

  下來之後一路問了幾戶人家,發現沒有一家是燒木炭的,都是柴火,縣城裡木炭的生意還挺好,燒柴火的很少,這是兩個極端。

  “你看,你隻有出來了解,才能知道百姓需要什麼,有什麼問題,才能解決,若是我把臨安百姓需要的炭火統一采購,豈不是能為百姓省不少錢?”

  想起後來的集**暖,蘇緻遠辦不到這些,但是有些生活必需品統一采集确實能為百姓省不少錢,這是真的。

  “你出來就想了這麼個點子?”唐思雨想的還是讓百姓努力耕作的事情,在她看來,能否富裕就是糧食多少的問題。

  “能為百姓取得謀福利的事情就是好事,沒有大小之分,有些事情統一管理起碼也能避免奸商坑害百姓。要不等會回去這負責統一采購木炭的事情就交給你了,務必要把木炭的價格壓下來,各個村落鄉賢的名單,你找無裳要,她有,衙役你随便使喚便是。”

  從山上下來到了村鎮的集市上,也是很熱鬧,把事情交代給了唐思雨之後,自己到了一邊的看起雜耍來。

  冬天還出來雜耍的那生活過得确實不如意,在鄉鎮上有錢人又少,得到的銀子也少,不過跑江湖的人依舊十分賣力,赢得了一陣陣的喝彩和幾個銅闆。

  其實蘇緻遠還有一個自己的構想沒有說給衆人,那就是自己另外經商,開商鋪,做買賣,用自己的經濟發展帶動各個新興産業的發展,隻有有了錢才能做更多的事情,不然即使是縣令很多時候有些事情也無能無力。

  皇上也會為軍饷發愁,也會為救災發愁,這就是沒有錢的後果。

  一路上論起為官之道,唐思雨說的都是之乎者也的空談國事,然而對于很多百姓的想法卻一點都不懂,縱使姚崇在朝堂之上為唐玄宗提了很多的忠言良策,那也是多少年的執政經驗所得出的結論,而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思雨,你師從姚崇大人,想必定是滿腹經綸,為何不暢談一番,好讓我也能領悟些什麼。”

  唐思雨咳嗽了一下:“你這麼說話,我還有點不習慣,不過我跟随師傅在長安見過不少的名人大家,無一不是各個行業的翹楚,即便是工部那些官位極低的官員,師傅也一樣重視,經常聽取各種建議,尤其重視生産和工部發展的情況,六部的大大小小的官員他都熟絡的很。”

  蘇緻遠暗贊一聲,怪不得是唐朝四大賢相呢,人家身居高官而不自傲,注重生産和工部的發展,國家不強大才有問題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的。

  “那你覺得,我一個小小的縣令應當如何讓這小小的臨安,成為杭州首富之地呢?”

  “臨安成首富?呵呵,閣下為何不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唐思雨隻當是個笑話,可是蘇緻遠确實這麼想過,如果自己能通過臨安證明自己,改變曆史,那自己就能改變大唐,也許他蘇某人也會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人物,想想就有莫名的激動。

  杭州是一個富庶之地,臨安隻是下面的一個縣城,想要成為杭州經濟的中心,怎麼看都是不可能的,隻能靠蘇緻遠自己的努力。

  談論為官之道,唐思雨總是興緻勃勃,幾品幾品的官職都是張嘴就來,說的像順口溜一樣,對于朝廷近些年下旨頒布的各種政策也是一點不含糊,可是真的到了縣衙的時候,她才明白蘇緻遠說的話有多大膽。

  皇權不下縣,縣令縣丞等就是最低的朝廷命官了,對于百姓來說,朝廷的意義就是分田地,收稅,征兵,其他的概念說句實話很模糊的,畢竟是一家人的姓氏的朝代。

  縣令也不過是承上啟下的一個官員而已,對上面的義務是收稅,對于底下的百姓是維護治安,處理一些雜事,完全沒有現代那麼多權力的感覺,要想帶動百姓的經濟發展,說實話,不夠格,也沒那個本事,畢竟頒布政策都是皇上的事情,很多時候蘇緻遠就算身為縣令也不能勉強百姓做一些事情,百姓可以不聽他的,那他隻能起個引導的作用,起碼在經濟發展這方面就是。

  蘇緻遠清楚的了解這些,所以他才要自己也經商來帶動一方的經濟發展,可是他是朝廷命官,無法經商,所以從商之事要交給身邊的人去做。

  (未完待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