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一隻大花貓救了她!
大俠谷深處,這裡有一個村子,住了幾十戶人。
這應該是一個異族,他們的服制跟外界不一樣,像少數民族的苗族。
男人穿著單大褂長褲,女人穿著右衽上衣和長褲,頭上梳著誇張的髮式,女人身上還會戴著銀飾品。
在這裡,女人好像不能露出大腿,就算連小孩子,也是穿著長褲。
可見,這裡的人思想是非常封建的。
村子有很多的田地,種滿了稻穀,還有各種果蔬,家家戶戶都養了,牛,羊,雞鴨豬,從這些看得出來,這裡的人都是自給自足的。
這裡的房屋,都是用木頭搭建的,沒有水泥瓦磚房。
人們穿的樸素,生活過的不富裕,但看得出來,大家習慣了這種生活。
村子口有一個大石碑,寫著苗木村。
這天,大家像往常一樣,幹著自己的活兒。
一頭大貓馱著一個人進村,打破了這裡的寧靜。
大貓?不,那是一頭花豹,純真的花豹。
但村裡的人好像不怕它,還會跟它打招呼。
等大家發現它馱著一個人進村,都好奇的跟上去。
花豹馱著人走進一個籬笆院子,身後跟著一群人,也進了院子,有人就喊。
「唐知青,你家大花貓馱著東西回來了,你快出來看看吶。」
這人說的是方言,不是普遍的普通話,但要是用力聽,還是能聽懂一些的。
這時,木屋的門被拉開,走出來一個男人。
這個男人長的白白凈凈,穿的是中山裝,戴著一副眼鏡,腳上穿著一雙黑色布鞋。
男人的頭髮有一點長,看得出來很久沒有剪頭髮了。
他就是唐知青。
為什麼叫他知青?
那是因為十年前,他突然出現在這個村子,說是下鄉的知青,大家不知道什麼是知青,但他留下來後,教孩子們認字讀書。
村裡那片稻穀就是他教村民們種出來的。
慢慢的,大家對他有了敬佩之心。
而這頭大花貓,是唐知青撿回來養的,不知道為什麼,就他養的貓最大隻,你看,連一個人也能馱的了。
唐知青看到花豹馱著個人,趕緊上前查看。
花豹突然一甩,就把人甩到地上。
這下,所有人都看清楚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是一個女人,還是露著大腿的女人。
眾人驚慌都退出院子,特別是一些男人,趕緊捂住自己的眼睛,好像害怕看到那雙細長的大白腿似的。
唐知青看到大白腿,臉也是紅了一下。
他回屋,拿出來一條毯子蓋在她身上,然後探了一下鼻息。
呼吸很微弱,但還活著。
唐知青思來想去,問外面探著腦袋看熱鬧的村民。
「你們誰過來幫一下,把她擡進屋裡。」
幾個男人直後退,一邊搖手,就好像,那是什麼燙手的東西似的,他們是連碰也不敢碰的。
唐知青一臉為難,這時一個老嬸子走出來,她擼起袖子。
「唐知青,俺來幫你。」
唐知青,「謝謝麻婆。」
麻婆,「唐知青,你的花貓馱這麼個人回來,你要怎麼處理。」
麻婆力氣很大,比唐知青的力氣還要大,唐知青擡腿,走幾步就扛不動,被麻婆半拉半拖著進屋裡。
就這麼幾下,那雙白嫩的大腿就磕的青一塊,紫一塊。
麻婆是一點也不懂憐香惜玉啊。
兩人把人搬到床上,麻婆用被子就把她的大白腿給蓋住。
「唐知青,你這孤男寡女,傳閑話,俺去叫夷婆來,你看中不中。」
唐知青點頭,「中,那就麻煩你跑個腿,我一個男人是不方便。」
麻婆就跑出去,往夷婆家裡跑,夷婆是村裡的接生婆,也會點岐黃術,她搗鼓的挺嚇人的,但也能救人。
很快,麻婆就把夷婆找來了。
夷婆年齡比麻婆還大,不過她很瘦小,臉上全是老人斑,皺紋。
但她的一雙眼睛,特別的明亮。
夷婆在路上聽說了什麼事,看到人的時候,她很震驚。
感嘆了一句,「原來,外面還有這麼好看的人啊?!」
唐知青,「夷婆,你看她還有沒有救。」
夷婆趴下來,在兇前聽了聽。
「聽到了,還有聲音,是活的。」
唐知青驚喜,「夷婆快救她。」
夷婆點點頭,但又搖搖頭,「這女人,太好看,紅顏窩水,救她,是個禍害。」
唐知青,「夷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夷婆猶豫,「那也不行,不能救她一個,害了全村。」
麻婆,「夷婆,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她會給俺們村帶來黴運?要不,把人扔回山裡頭去,讓她被野獸叼了去吃。」
夷婆,「就這麼決定。」
旁邊的唐知青嘴角抽了一下,這些老古董的婆子,還真不把人命當回事。
唐知青,「麻婆,夷婆,人是活的,你們不救,還要扔回去,就等於是殺人,你們就會有罪債。」
一聽有罪債,兩個老東西就慫了。
有罪不能入輪迴,下輩子不能當人。
夷婆神神叨叨的,她很相信這個東西。
於是,夷婆決定救人。
而這個被大花豹馱回來的人,正是傅南嬌。
她尚有一口氣在,沒有死。
她身上的衣服破損,幾乎全走光了。
原來,車子在掉下懸崖的時候,把她甩了出來,掉到一棵樹上。
那樹上正好有一隻花豹在休息。
它好像是通人性,並沒有把掉下來的大肥肉吃掉,而是馱著她,回到村子裡。
而這就導緻,容景丞他們找錯了方向。
他們找了周圍方園幾十裡,都沒有找到人,就懷疑可能是掉到河裡,被河水衝到了下遊。
所以,他們找的方向,是沿著河去下遊找。
而恰恰相反,花豹馱著她,是往上遊走,而且走的路非常隱蔽性,如果沒有人引路,是根本找不到這個村子的。
而這個村子,幾乎是與外界沒有任何的聯繫,他們在這裡生活,已經很多年沒有出去過了。
而這個苗木村,也不是以前就有的,而是在戰亂的年代,一些人逃荒到這裡,少量的人組成一個家庭,然後人就越來越多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