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你打算搬出來住嗎
李春華隻是看著他們,並沒有關心,更沒有為他們端茶倒水,隻是在一邊忙自己的事情。
李春意緩過勁來後,從懷裡摸出一個用手帕包著的小布包,走到李春華面前遞過去,「大姐,這是今天賣紅薯的錢,一共是二十三塊五,都在這兒了。」
手帕裡的錢有零有整,紙幣揉得有些皺,李春華接過來數了數,隨後回房間拿出賬本,將這筆錢登記上。
她隻有做到完美,大家才挑不出毛病來。
李春意擦了擦額頭上的汗,問道,「大姐,家裡的紅薯還賣嗎?要是賣,我們下周放假了再接著去賣。」
李春華搖搖頭,目光掃過院子裡晾曬的紅薯片,語氣篤定道,「不賣了,這兩次已經賣了將近三千斤紅薯了,不能再賣了,不然我們年底可能就要餓肚子了。」
她看了一眼大家,補充道,「你們要是想要掙錢,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去山上摘野果、挖野菜出去賣,真的這些錢都是你們自己的,我不會要你們的。」
他們多努力一些,將來也能少操心一些。
接著她又補充了一句,「但是不許倒賣家裡人的生活物資,一經發現,逐出家門。」
老四皺了皺眉頭,問道,「大姐,那咱們家的蠶豆呢?之前收了那麼多怎麼不見了?」
「我每次拿回來的蠶豆,你們沒有吃嗎?那一點蠶豆能賣幾個錢呢?我先賣了,然後再花錢買,難道我是傻子嗎?」李春華翻了個白眼。
她又不能告訴大家,她把不易保存的東西全都收到空間了,那就隻能說送到別人家保存,每次拿一點回來吃。
她知道肯定有人懷疑她是不是把這些東西給賣了,可是她每周都會拿一大包回來,讓大家好好的吃上一頓,她怎麼賣?
「年後我就要高考了,到時候就沒有這麼多時間來操心這些事情了,以後種什麼、吃什麼,如何保存,就是你們該考慮的事情,這樣總不至於還懷疑我賣家裡的糧食了吧?」李春華白眼一翻,將飯桌挪回堂屋,「行了,趕快收拾一下,都來吃晚飯吧!」
「大姐,那我就先回家啦!」季春生來到李春華面前,說道。
李春華伸手揉了揉他的腦袋,「回什麼回?你都洗了一下午的紅薯,手都泡白了,我連頓晚飯都不讓你吃,那我還是人嗎?」
李春華將他拉到飯桌邊坐下,「你本就是我們家的成員,天天在家裡吃飯都是應當的,畢竟大家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可沒為家裡做什麼,所以你不要有心裡負擔,因為大家做的還沒有你做的棒呢!」
大家小的時候,爹娘都還在,也不會讓他們幹這麼多的農活,哪像季春生,裴家可沒將他當成小孩子看待,反而是將他當成一個壯勞力對待,什麼事情都讓他幹,季春生他真的太苦了。
他真的比他們每一個人都要棒!
季春生在這裡吃了晚飯,就回季爺爺家了。
開學後,時間過的很快,一周一周很快就過去了,李春華家的紅薯、南瓜和棉花都全收了。
之前把錢給大家平分了,今年李春華也不為大家操心冬衣的事情,想要做冬衣自己拿棉花去找裁縫,反正家裡的棉花都在那裡。
而李春華則收集了一些棉花籽,她決定等空間裡騰出來一點地方後,就開始在空間裡種棉花。
李春華建在季爺爺隔壁的兩間房子總算是建好了,就是普通的土房子,屋頂是木頭和茅草,農村最普通的那種房子。
不過有一個不小的院子,將房子圈在裡面,並沒有將兩間房子圈在一起,而是分開的兩個院子。
李春華去驗收後,十分的滿意,雖然這個年代的土房子,比不上城裡的青磚大瓦房,也比不上後世的高樓大廈,但是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她的心裡也有了歸屬感,再也不用擔心自己以後沒有地方住,要露宿街頭。
這種滋味,她前世品嘗過了,這輩子再也不想經歷了。
兩間房子建的一樣,房間的布置格局也一樣,李春華隻參觀了一間,心裡十分的滿意。
屋子裡空蕩蕩的,地上掃得乾乾淨淨,隻要添上傢具布置一番,就能立刻搬進來住。
她之前去舊貨市場確實淘了不少傢具,有雕花的木櫃,還有帶抽屜的書桌,木料甚至還有金絲楠木的。
可眼下這種情況,太過於高級的東西擺出來反而太紮眼了,並不適合現在用。
更重要的是,她暫時沒打算一個人搬出來住。
一個年輕姑娘家單獨住一個小院子,怎麼想都覺得不安全。
男人是什麼樣子,她上輩子可是親身經歷過,她從不覺得人人都是好人,更不會輕易相信誰。
上輩子那些或年長的或年輕的,甚至半大的小子,見她單身一人,又被李春蘭害的名聲不好,大家看她時眼裡藏著的那些齷齪的心思,她到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橡根刺一樣紮在心裡。
他們看她的眼神,跟林秋實看她的眼神,那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
「春華,你打算搬出來住嗎?」李春華看好房子,正在心裡計劃著傢具應該怎麼擺的時候,季爺爺走了過來。
李春華轉身看向季爺爺,搖搖頭,「暫時先不搬。」
季爺爺有些詫異,「這房子建得挺好的,不住怪可惜的。」
「我要是現在把房子收拾出來,自己又不搬,村裡保不齊有人來借。」李春華如實說道,「誰家結婚都缺房間,到時候人家開口跟我借,我借還是不借?」
「借了,東西弄壞了不好說,搞不好房子也不會還給我了。」
「不借,又該落埋怨,說我有新房空著不給鄉親用,說我思想覺悟低,怎麼辦?」
李春華深呼吸了一口氣,「還不如就空著,等過段日子再說,或者我確定搬過來了,再來布置房子。」
季爺爺聽了,點了點頭,「還是你想的周道,是這個理,村裡人都各有心思,還是小心謹慎一些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