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武迎蘭
宋月華不是第一次摘棉花,對於這種事,她自認為動作算利落。
然而,不遠處一個黑胖的女人還是引起了她的注意。
隻見那女人,左右手靈活共用,棉花一兜一兜往簍子裡倒。
「那個是誰?」宋月華轉過頭,問在她後面幹活的覃秀秀。
覃秀秀擋著太陽看了一會才道,「她就是王剛子新娶的媳婦武迎蘭。」
看了一會,宋月華挺佩服的,「手腳真利索,等忙完這陣,你再給她排點別的活,要是表現不錯,就簽下當長工。」
「這個新媳婦是挺能幹的,」覃秀秀笑道,「東家你該去看看王剛子,以前穿得不五不六的,現在整個人收拾得可利索了。」
她這話把宋月華給逗笑了。
兩人說了一會話,又埋頭采棉花。
就在這時,旁邊傳來罵罵咧咧的聲音。
宋月華順著聲音看過去,就見一個老婦把一個小姑娘給罵哭了。
那個老婦,宋月華記得,是於九杯的娘。
「於大娘,都在幹活呢,你這是在做什麼!」覃秀秀問道。
於老娘用力地扯了一下於想兒,低聲道,「別哭了!」
覃秀秀走過去問道,「怎麼回事?」
「小丫頭貪玩,我叫她手腳利索點,說重了兩句,就哭了起來。」於老娘笑著道。
「想兒才6歲,你帶她來幹什麼活。」覃秀秀皺著眉頭道,「今天東家也在,就非得讓人不痛快嗎?」
於老娘趕緊朝著宋月華那邊看了一眼。
又朝著覃秀秀笑得討好,「覃管事,我這也是好意,那啥,我讓想丫頭走,不叫她礙了東家的眼。」
於想兒還在那裡哭得抽抽噠噠的。
覃秀秀讓於老娘趕緊把小孩帶回去。
祖孫二人走後,覃秀秀又回來,一邊采棉花一邊說話,
「排屋的這幾戶人家裡,就田多跟江才有兒子,他們想著把娃娃送到學堂,其餘幾家就不知道怎麼想的。」
學堂本就不賺錢,自然從不強求。
宋月華淡淡道,「願意送就送。」
長工的小孩念書可不收束修,但筆墨的開銷也不是一般人能負擔,就比如藍彧,魏豐還有白書。
柳雪的工錢比長工要高,且白書還能幫人補課不說,藍彧跟魏豐也得幫忙抄書,才能補上筆墨錢。
所以對於不送孩子念書的長工,宋月華也能理解。
不多久,章氏也到棉花地裡頭來幫忙。
「嬸子,你們自己地裡也該收了吧,跑我這裡來做什麼?」宋月華問道。
章氏有些不好意思,抿著嘴笑了笑。
後面的覃秀秀看到後,才湊到宋月華旁邊低聲道,「懷了,做不得重活,你這裡剛剛好。」
「那還來我這裡做什麼……」宋月華急忙道。
章氏小聲道,「沒事,真讓我閑也閑不住,過了三個月了,幹些活不礙事的。」
這事宋月華也不懂,隻能看向覃秀秀。
「周二家的,你幹一會就回去吧,現在胎雖然穩了,那也別太過勞累。」覃秀秀勸說道。
章氏笑著應道,「行,我一會兒就回去。」
三人聊起南院棉花地,包子那邊也開始採摘棉花了。
本來兩塊地就是在同一時間種下的,一起採收也很正常。
「他那裡的人也夠嗎?」宋月華問道。
覃秀秀道,「姜梅問了宋大郎,說是包子不打算招短工,採摘棉花就用現在的幾個長工,如果沒把活幹完,就得扣工錢。」
「怎麼能這種搞法。」宋月華眉頭緊蹙。
覃秀秀道,「可不是嘛。」
一旁的章氏也接話道,「南院那幾個長工找到了大哥,想讓大哥給他們作主。」
「大富怎麼說的?」覃秀秀問道。
章氏道,「現在各家地裡的活都忙得不可開交,大哥說等他抽了空再去南院看看。」
包子這事做不得實在不體面。
覃秀秀道,「南院的地有咱們兩個大,就算收成不好棉花也比咱們要多,好不容易平平安安等到收成這日,不趕緊張羅採收,盡折騰些幺蛾子出來。」
章氏聞言也應是。
「大姐,」大寶也背著個簍子跑了過來,扯著棉花往兜裡采,「我也來給你幫忙。」
宋月華看他採得乾淨,也就隨他去了。
整個東山棉花地裡,不管是大院還是南院的,都忙得熱火朝天。
當天晚上的時候,張蛋蛋回到村裡,找到了宋月華。
「宋姐姐,棉花還是往年的價格嗎?」張蛋蛋問道。
宋月華點了下頭,「還是往年的價格。」
「那你這裡有多少我收多少可好?」張蛋蛋忙道。
宋月華笑道,「總歸是要賣一部份給你的。」
「一部份嗎?」張蛋蛋問道,「宋姐姐是打算運送到聞州?」
宋月華已經託人寄了信到聞州,畢竟從她們這裡拉棉花到聞州總比別處運過來要近。
而且她這批新棉的品質也算不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嘛。
張蛋蛋想了想道,「我等會去趟南院,包子那裡的棉花我打算先一步收了,聞州那邊如果要的棉花比較多,還可以來尋我,雖然會貴上幾文,但也總比去外地拉來要強,宋姐姐,你看成不成。」
這小子可真是無孔不入。
「行,到時候我替你問問。」宋月華道,「你可能再替我買一批糧食?」
「糧食?」張蛋蛋問道,「上次賣給你的糧食都吃完了嗎?」
宋月華也不瞞他,隻道,「我在外頭聽到消息,代王死了,天下怕是要大亂,我也是怕出現什麼萬一。」
「既然如此,」張蛋蛋道,「可還需要點別的?」
這樣說來,別的消耗品現在多買一些也無妨,於是回屋例了一張單子。
除了米糧,鹽,糖,燈油,醋,酒,醬,茶,布料,藥材,這些東西可以都囤一些。
把單子拿給張蛋蛋後,宋月華還給了他一張50兩的銀票,「這是定金,你拿去進貨。」
「行,宋姐姐真的確定那個什麼王死了嗎?」
「確定。」
張蛋蛋還要去南院,拿上單子跟銀票同小瑜跟大寶打了聲招呼就跑了。
小瑜問道,「宋姐姐,段夫子跟季明還不回來嗎?」
「應該是有事耽擱了吧。」宋月華道。
按理來說,流放過去六個月,再加上馬車回程,9月份也是差不多該回來了。
不過,難得跑這麼遠一次,以季明的性子,定然不會空跑一趟的。
說不定再一耽誤下去,再晚兩個月怕是也有可能。
當天晚上,張大牛跟張二牛也來找宋月華。
他們是來借曬場的,學堂這裡的石闆操場,還有大院的操場。
「有稻子儘管曬,我跟學堂還有大院說一聲。」宋月華道。
張二牛連忙感謝,張大牛也笑了笑問道,「大丫,今年可還要舂好的精米?」
「要的,你們把米舂出來,剩下的我都收。」宋月華道。
張大牛又道,「咱們還是按以前的價格來收,不管現在精米漲了多少,咱們都不按那個來。」
當年的白米40文一斤,現在的價格大約在45文的樣子。
張家人的心意,宋月華也不客氣,笑著道,「那就多謝大牛叔還有二牛叔了。」
「應該的。」
張大牛嘿嘿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