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家
兩天後,候五跟著季明一起回到桃源村,季明的鋪子已經過了契書。
候五也給宋月華看了三套很不錯的鋪子,想叫她本人去看一眼。
聽了候五的形容,宋月華聽著很有興趣,就是價格上有些高。
第一個鋪子最大,1200兩,第二個鋪子稍小,但有後院跟住房,得600兩。
第三個鋪子,鋪面的空間很大,但有些舊,而且後面沒有住人的地方,隻有一間竈房一間茅房,還有一個儲物的小房間,也得500兩。
「現在的價格不應該很低嗎?」宋月華問道。
候五道,「對啊,很低啊!」
宋月華,「……」
次日一早,宋月華把季明也給捎上,三個人一起去到縣城看鋪子。
這三個鋪子都還挺不錯,大的那個前鋪後院都寬敞,幾乎能開茶樓了。
小一點的店鋪後面還有四個住房,竈房柴房一應俱全,剛好滿足宋月華心目中的預期。
最便宜的那個店鋪,鋪面確實挺大的,但破損得有些嚴重,後面儲物間比較小,竈房的空間也有些逼仄,也難怪價格最便宜。
宋月華覺得後面兩間都行,做生意嘛還是以店鋪為主。
看好了,就輪到季明上場。
季明低聲問道,「你就真的一句話都不打算說?」
「我說的那都是廢話,這事你專業,還得你來。」宋月華道,「看能不能砍一半下來。」
話音剛落,季明擡腿就要走,宋月華又把人給拉了回來,「怎麼你還走了?」
「你這活我幹不了。」季明覺得宋月華就是在逗人玩。
宋月華才緩和道,「一個400兩,一個300兩,你給我砍下來。」
「不成,一個500兩,一個400兩。」季明伸出5個手指頭道。
宋月華沒想到,季明還得先跟自己磨價格。
把價格說好後,宋月華正準備回去的時候,候五追了上來,表情局促不已道,「宋姑娘,我家丫丫能不能也放到你的學堂識幾個字……」
「可以啊,」宋月華笑著道,「女孩子不用束修,但筆墨還要是購置一些的,吃住在學堂會有點貴,可以在村裡找戶人家借住,價格你們自己商量看。」
「好嘞,」候五高興道,「等明年一開春,我就把丫頭送過去。」
沒過幾天,醫館也開張了,老大夫看上去蒼老了不少。
周大富好不容易把他從縣裡請到村裡,在看到滿院子重傷的人,輕嘆了一口氣也沒問什麼,便開始一個接一個地看診。
縣裡的藥材還不太全,好在村裡的藥材有剩,加上宋月華的存貨,才勉強夠配齊葯。
老大夫的看診費是的銀子,走的時候,他看著村子的圍牆問,能不能把診費換成糧食。
周大富愣了一下,現在雖說都領了糧食回來,但要讓他們分糧,怕是有些麻煩。
「我來換吧。」宋月華小聲道。
周大富問道,「你家中糧食可還夠吃?」
「沒事,吃食還是足夠的。」宋月華接過診費,給老大夫全部換成粟米。
臨走時,老大夫給周裡正看了看肺疾,看完後,老大夫開了個方子道,「莫要再操心,好好溫養著。」
周大富接過藥方,恭恭敬敬把人送了回去。
縣裡發賑災糧,搭施粥棚,外頭已經安穩了不少。
許多外村人都陸續回到自己村,雖然破破爛爛,但總歸是自己的家,還是要回去的。
至於田多跟牛才,還烏大頭,曾志,王剛子五個人,他們同宋月華說好,五天後過來做工,先送家人回去,把家裡家當收拾收拾。
東山的圍牆,其實是留了一個門洞的,不過暫時,宋月華還不打算打開這個門洞。
為了建圍牆,棉花地被佔去了不少地。
沒有被占的地方,也被壓得平實,成了練武的操場,要想明年種棉花,還得重新耕過。
宋月華估算了一下,能用的地方約摸隻有四十多畝的面積,今年種不了棉花,倒是可以種些土豆,蘿蔔,白菜。
在這之前,還得重新把地給耕一耕。
又過了幾天,住在學堂的傷員都陸陸續續接回家去照顧了,學堂的學生跟夫子也重新搬了回來。
謝瑜往炕上一躺,伸著懶腰道,「再也不用天天爬暗道了。」
「不是挺好玩的嗎?」大寶問道。
謝瑜捏著他的鼻子道,「你覺得好玩,我可不這麼覺得。」
小寶也高興地坐起身道,「以後就有大把的時間跟謝姐姐下圍棋了。」
「呃……」
謝瑜尷尬地笑了兩聲道,「小寶,我還要上乙班的課,要準備的東西比較多,可能會有些忙,易夫子棋技非凡,不如找他切磋。」
「小寶喜歡下棋啊,」宋月華笑著把小寶摟過來,「下次回來給你買個圍棋盤吧。」
現在條件有限,小瑜跟小寶下棋是在紙上畫的棋格,用黑白紙片當作棋紙。
小寶眼睛一亮,笑眯眯道,「好呀。」
看著三個人在炕上玩鬧宋月華也笑了,感覺日子正在一天一天回歸正軌。
把兩小隻打發走後,謝瑜同宋月華提起了學堂的事,「聶嬸子住在大院的時候,丙班的幾個小丫頭都在她那裡學綉活。」
宋月華聽她話說到一半,問道,「想學就學唄,有什麼問題嗎?」
謝瑜嘆了一聲道,「小草跟若初過了年就12歲了,我聽張嬸的意思,是打算叫若初同王婆婆學幾年針線活,再過兩年就要替她相看人家了,小草跟若初玩得好,兩個人怕是會一起走。」
農家女子能識字就已經是大本事,嫁人成婚,生子,是她們中大多數的歸宿。
宋月華輕嗯一聲。
果不其然,學生回到學堂後的第二天,張氏跟林氏約著一起上門來,
原本學生念不念書是自己家的事,也犯不著這麼鄭重。
但宋小草同宋月華關係算親近,過年的時候,宋月華還給小草送了不少舊衣裳。
所以,林氏才會特意上門,她一個人來又怕叫人誤會,於是把張氏也給喊上了。
「她們倆個識得字,能讀會寫,已經勝過不少人了,」林氏笑著道,「如今年紀大了,好好學些針線活,到時也能相看個好人家。」
張氏也道,「其實這事,我們商量過,聶娘子說她們手巧心細,隻要好好學上幾年,往後就是綉帕子也能換幾個銅闆。」
宋月華笑道,「有兩位嬸子替她們打算,那必是最好的。」
「哎呀,就你會說。」
把話說透後,三人又說了幾句閑話,張氏跟林氏才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