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收稻
到了收稻的時節,村子裡隨處一看,都是金黃色一片。
烈日下,村民的汗水打落在稻穀上,又被彈到地面,一眨眼就泥土所吸收。
宋月華坐在宗義趕的牛車後面,讓他拉自己去稻田裡看看,正好碰上了馬爺的牛車。
周裡正坐在馬爺的旁邊抽著煙桿,兩人不知道說著什麼,說著話就哈哈大笑了起來。
馬爺爺朝著宋月華看來,笑呵呵道,「丫頭,許久沒去看過了吧,你們那片地掛的稻可喜人了,趕緊去瞅瞅。」
「馬爺爺跟周爺爺家也是準備收稻了嗎?」宋月華問道。
周裡正道,「我家過兩天再收。」
「我們兩家一起收。」馬爺爺指著周裡正道。
周家跟馬家的關係是真的好。
同兩老話別後,宗義趕著牛車繼續往前走。
宋月華看向他道,「宗義,你家的地是不是沒種?」
「東家,我們家房子都住塌了,哪來的田地。」宗義苦笑道。
原來如此,現在回想一下好像宗家人一直沒找她請過假。
宗義一邊趕著車一邊說道,「不過,我打算再過些時日把屋子重新建好。」
「不錯啊!」宋月華笑道,「建好一些,銀錢不夠可以到我這裡來提前預支工錢。」
「多謝東家,」宗義偏過頭拱了拱手道,「若非東家,也無宗家的今日,大恩大德無以為報。」
宋月華道,「大恩談不上,我付錢你幹活,沒必要扯上恩情,但我真心願意預支工錢給你,這算個人情義,你道謝,我接受。」
兩人說話間就到了自家田地,25畝的稻子,放眼望去金黃燦爛。
此處離村尾有些遠,宋月華來的次數不多,這次來這裡,放眼望去金黃色的稻浪此起彼伏,心中震撼。
地裡一群人正彎著腰在割稻。
宋月華看了下,除了張家人,還有別的村裡人。
「月華,你過來啦。」唐氏擦了把汗過來打招呼。
宗義把車上的茶水提了下來,宋月華倒了一碗遞給唐氏,「過來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
「怎麼好麻煩你來送茶水,」唐氏接過茶碗,朝著幹活的人喊了一聲。
「我正好順路,說什麼麻不麻煩的。」宋月華笑道,「現在收稻可還順利,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嗎?」
聽了這話,唐氏馬上放下茶碗,她確有所求,「月華,能借個場地曬稻穀嗎?」
在到處都在收稻子,唐氏怕來晚了,曬穀子的地被別人借走了,雖說一家本來就是佃了宋月華的田,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先說為好。
「當然可以。」
宋月華道,「學堂的前院後院都能曬,東山的大院裡鋪了石磚,也方便曬穀,還有操場本來就是當曬場整的,這麼些地方應該夠曬,對了,最近牛都閑著,正好趕過來拉穀子。」
「唉呀,牛車還是不借了吧,東山上的活計多,別耽誤了那邊。」唐氏忙道。
東山總共就2頭牛,又要拉糞又要拉車的,但凡再多一頭,她肯定不會客氣的。
其實唐氏是真的有所誤會,但來喝茶的人多了,宋月華也沒多說。
宋大跟宋二每天要趕著牛車到縣城拉收到的夜香,他們也隻需要一頭牛。
現在不需要耕地,偶爾坐牛車就是圖個方便,沒必要非得再占著另一頭牛。
回去後,宋月華讓宗義明天把牛車給張家人送過去。
第二天,宗義送牛直到中午才回來。
宋月華問道,「沒出什麼事吧?」
「沒事,大牛叔跟二牛叔不會趕牛,我帶著他們趕了幾趟。」宗義道。
宋月華點點頭,倒是忘了這一茬了。
過了幾天,學堂跟大院的前後院子都曬滿了稻子。
遠遠看上去,黃燦燦一片,隨手抓上一把,每一顆都顆粒飽滿,沒什麼空殼。
曬在學堂的穀子有夏娘子幫著翻曬,曬在大院裡的,大院的人也會幫著翻曬。
就是可憐了花花跟小黑,跑到穀子裡撒歡,纏了一身穀子不說,爪子裡面也卡著穀子。
宋月華過去的時候,喜婆婆正在給花花跟小黑清理穀粒。
柳雪在一旁訓斥道,「最近曬穀子,你們從上面走過就算了,還在裡面打滾,是皮癢了嗎?下次不準再這樣了,聽到沒有!」
朱艷麗從屋裡拿了幾塊小碎布出來,綁到小黑跟花花的爪子上
宋月華看著好奇,拿過去一看,裡面竟然還塞了棉花,笑道,「沒想到,你還是個愛狗人士。」
「狗不好嘛,懷著如月的時候,要不是花花,我差點就摔了,那個時候肚子大,鬼知道會出什麼事。」朱艷麗道。
「你還差點摔了?」宋月華驚道。
朱艷麗擺了擺手,懶得說,起身拿起竹耙要去翻曬穀子。
「等一下,」宋月華叫住後,接過竹耙道,「我來吧,你還要帶如月,這個不用你幹。」
朱艷麗也沒有客氣,坐在台階上,撐著臉嬌笑道,「我讓如月認你當乾娘怎麼樣。」
柳雪正在給花花理毛,聽到這話,急忙道,「師傅才12,朱嬸子,你想什麼呢!」
宋月華點頭,她才12歲,就算是無痛也不太想當娘。
「可惜呀……」朱艷麗輕笑道。
裡屋傳來嬰孩的哭聲,朱艷麗站起身,站在門外脫掉外罩衣,才進的屋。
幾人一起把大院的穀子翻完,宋月華還得去棉花地裡看看。
經過操場時,正好碰到在翻曬穀子的金奶奶。
宋月華笑著打了聲招呼,「金奶奶,總共得有一千多斤吧」
「應當是不止的,」金奶奶道,「這裡地方大,曬得稀幹得快,再來幾個大太陽,就能幹透了,到時候稱一稱,就知道了。」
宋月華也不耽誤人家曬穀子,說了兩句話就離開了。
收稻曬穀一直持續到月底,等到穀子都曬乾,稱了重,總共有2300多斤。
交完糧稅,張家人把剩下的六成糧都送到宋家。
送糧過來的這日,過了稱後,唐氏笑道,「月華這穀子要不要一起賣了?」
「我這不打算賣。」宋月華道。
家裡跟學堂都是要吃糧的,這25畝地的產出,宋月華從來沒想過賣錢。
張家的880多斤穀子是打算賣了的。
宋月華問道,「唐嬸,你們反正是要賣的,不如賣給我吧,穀子的價格不高,你們要是能脫了殼,我按40文一斤的白米價格收。」
這會兒農忙剛剛結束,張家人正好空下來,椿米雖然辛苦,但耐不住家裡人多,輪流下來,就能賺一倍的銀子,何樂不為。
張家人想也不想,馬上應下。
張二牛道,「這穀子有點多,要想出精米怕是要花點時間。」
「不著急,我這裡糧食足夠吃,什麼時候弄好再送過來就行。」宋月華道。
兄弟倆道別宋月華後,邊走邊算。
880多斤糧怎麼說也能出個600斤大白米吧,40文一斤,那就是24兩銀子,一家也能分到12兩。
張大牛越算越興奮,「12兩,一整年都能吃飯吃到撐了。」
唐氏拉了一下張二牛。
張二牛馬上意會,低聲道「大哥,回去再說。」
張大牛自覺失了態,連忙點點頭。
回到家後,張大牛迫不及待同家裡人分享這個好消息,果然,金奶奶跟張氏都高興得不得了。
全家人都在盤算著一年能攢下多少銀兩,唐氏在一旁應和著,心情不怎麼高漲。
前些天,她特意去學堂,問過易夫子後,回來算了一筆帳。
如山肯定是要去參加科舉的,其中的花銷,除去她知道的,還有許多她不知道的,整的加起來,不是一筆芯小數目。
以他們如今的家底,很難撐到第三場。
假如,一次不過,第二次重考,第三次重考,那就是個無底洞……
唐氏的內心糾結不已,張二牛注意到媳婦在走神,問她怎麼了。
唐氏心一橫,趁著所有人都在,開口道,「我想去東山做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