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浮島佛修
他以天人視角推演佛門修行法門,又有世尊舍利親自毫無保留地傳授。
本身在浮島中他調集規則加持自身,便已經有了合體權柄。
且還不是一般的合體修士,因為浮島之中的所有規則對他來說都是隨意調動。
他便是整個浮島之中天道的核心所在,一切生靈生死均在他一念之間。
最重要的是在浮島之中他做到了真正的不死不滅,這一點哪怕是合體修士也無法做到。
某些程度來說,他在浮島中便相當於半個大羅境界。
所以,以他的視角不知不覺間便已經超過了世間多數修士。
天人天心,整個浮島世界都在幫他參悟這篇佛門經傳。
他對佛門修行法門的理解越發深刻,同時漸漸找到了破局關鍵。
隨著他的意念再次一動,本相天魔之中又走出一道身影。
這道身影正是當初他本相天魔第三重變化時候融合的神靈之體。
當初神靈之體和本相天魔融合,化為了其第三重變化,也就是魔神之身。
如今蘇塵將神靈之體拆解出來,送入浮島之中,然後專修佛法。
至於分化出來的第一個分身則是開始按照這神靈分身修鍊的佛法倒過來推演魔功。
如此一來佛門和魔道的修行終於可以同時進行。
而且這一次顯得無比順利,神靈之體本身就是在信仰之中誕生。
擁有著空靈心境,和佛門修行法門可謂十分契合。
此時展現在他面前的又是佛門核心傳承,隻要他願意就可以窺探到佛門最核心的隱秘。
修行起來的速度自然也極快,別人需要思考數十年乃至百年才能參透的佛法。
在神靈分身這裡隻是一個意念,瞬間便能透徹,好似他天生便明白其中的天道至理一般。
不過蘇塵知道這還不夠,不是修行速度不夠,而是對佛法參悟程度的不足。
因為至尊已經是佛門佛法的源頭。
若是他隻是參悟修行佛法,很難在這方面的造詣中超越至尊。
最後依舊難免被對方度化,所謂度化便是臣服,一旦臣服便身不由己。
忽然蘇塵好似想到了什麼,意念一動一道道佛門典籍送入浮島中的人族城市裡。
他自然不會選擇將這些經傳傳遞給人族所有修士,而是選擇了一個八九歲的孩童傳授。
這也隻是一個嘗試,他一個人想要在佛門功法修行上超越師尊實在太難了。
既然如此那就挑選一群人,在他的催動下,整個浮島的時間流速開始加快。
百年時間以後,他發現這條路太難了。
至尊所創立的法門便是這世間佛法的源頭,他此時有種感覺。
不管自己在佛法修行上有什麼建樹,最後也都是在幫這位佛門至尊完善修行之法。
他是根源,哪怕開花結果,最終依舊得回到根上。
這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閉環,他也明白了為什麼僧人始終堅信至尊會有一天回歸。
完全是因為這位至尊參悟出的修行路線太霸道。
相當於人族無數佛法修行之人在供應他一人,數百萬年無數天才的積攢和推演。
遲早會有一天能幫他真正超脫輪迴,達到傳說中的大羅境界。
想到這蘇塵不再去想如何超越,而是思考如何制衡。
隨後他的意念一動,浮島之中風雲湧動,陰陽規則緩緩凝聚。
接著無數規則開始向著陰陽規則填充,他決定還是從陰陽規則入手。
時間再次過去數百年,蘇塵的本體緩緩睜開了眼睛。
隨後看向眼前的佛陀身影道:「我有一問,還請世尊回答。」
佛陀聞言立刻開口道:「可。」
蘇塵當即把自己在參悟之中遇到的問題問了出來。
此時他心中也有忐忑,很多問題以他現在的境界參悟不透。
哪怕世尊毫無保留地講解,哪怕自己以天人視角去參悟。
但是現在世尊舍利展現在他面前的法門乃是無數佛門天才數百萬年時間的總結。
他總有參悟不透的地方,其實這些問題給蘇塵數萬年時間或許也能自己看透。
但是現在此時金烏不會給他爭取到這麼多時間。
即便金烏可以給他爭取到這麼多時間,面前的佛陀身影也未必願意。
所以蘇塵便想到了一個取巧的法子,既然這世尊想要度化他,那就給他這個機會。
果然隨著蘇塵問出一個個問題,世尊可謂沒有保留,一一講解。
而隨著將這些問題漸漸吃透,蘇塵漸漸找到了一條可行的道路。
此時浮島之中,他將佛門典籍傳遞給了那孩童以後。
這孩童隨著成長參悟實力越來越強,漸漸地達到了鍊氣、築基、金丹境界。
然後創立了佛門,之後就是佛門受到修士的排擠。
最後他不得不帶著自己的信徒另開一城,並且建立寺院傳遞佛法。
一開始的時候佛門香火鼎盛,整個城市也曾經繁榮一時。
但是隨著第一位佛修的圓寂,其三位弟子又分別建立寺院。
城市便很快就出現了問題,城內僧人不事生產,每日隻念經修行。
寺廟越來越多,城內凡人受到影響也紛紛開始每日打坐。
不生產便沒有飯吃,久而久之城內十成人死了五六成,漸漸地寺院開始荒廢。
蘇塵修行的第一百年,浮島人族的時間過去了千年。
這千年佛門從鼎盛到潰敗,這是修真佛門也未曾經歷過的災禍。
修真界的佛門自創立以來便一直興盛不衰,是因為他們不需要凡人供養。
更不存在修士的排擠,因為他們一直走在對付魔族的第一線。
在人族眼裡他們便是修行的一種,但是浮島中沒有外敵。
且佛門和凡人之間的關係也更加密切,時間久了各種弊端便出現了。
當浮島佛門衰弱到了一定程度,這一日僅剩的三個築基僧人離開了佛寺。
他們各自帶著佛門傳承,希望可以留下新的火種。
三十年後,三人中有兩人相繼隕落。
唯獨有一人在人族一個新的小城之中紮根。
這次,這人吸取了佛門的前人經驗,要求僧人必須耕種。
勞作一日方可有早晚二食,在這基礎上晚上佛門教義。
雖然其未曾突破築基但是卻為佛門未來發展創造了條件。
之後蘇塵閉關的第二個百年,浮島中的人族又過去了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