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孝子賢孫都跪下,我是你們太奶奶

第341章 容遇,她才是鷹眼項目真正的總設計師

  國際版頭條新聞,被華夏鷹眼一號佔領。

  聯合國電視台主持人面對鏡頭:「全球各位觀眾,現在播報一條新聞,華夏即將在三十分鐘後發射鷹眼一號太空垃圾清理系統,據國際太空安全委員會ISSC的專家分析,這種垃圾清理模式存在巨大風險,那麼,鷹眼一號到底是太空清道夫,還是軌道殺手?」

  各個國家的網友,在網上議論紛紛。

  燈塔國網友:「華夏憑什麼認為自己能成功,鷹眼技術未經國際驗證,貿然發射可能引發災難性連鎖反應,華夏能承擔得起嗎?」

  俄聯邦網友:「我們國家幾十年前就試過太空清理,結果製造了更多垃圾,我不認為華夏人比我們聰明。」

  歐盟網友:「歐盟應該禁止華夏的清道夫靠近我們的太空軌道,誰知道它會不會誤吞歐盟的導航系統?」

  泡菜國網友:「華夏的鷹眼二字是抄我們的古籍吧,難怪看起來那麼熟悉。」

  櫻花國網友:「華夏是不是想利用鷹眼滲透全球衛星系統……」

  不管國際上是什麼聲音。

  直播間內,華夏國內的主持人,一張國泰民安臉,不急不緩在播報進程。

  「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你們可能並不知道,在我們頭頂的近太空軌道上,有著超過一個億的太空垃圾,這些太空碎片,小到螺絲釘,大到廢棄衛星,其速度相當於子彈的十倍,一旦發生碰撞,連鎖反應將摧毀全球通信、導航、甚至氣象衛星系統……」

  「而今天,我們華夏鷹眼一號將開啟人類太空清潔的新紀元!」

  「……」

  控制室內,數百塊屏幕閃爍著數據流,工程師們的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

  容遇站在主控台前,目光鎖定大屏幕上的軌道圖。

  「倒計時開始!」

  隨著她話音落下,整個控制室,所有人起立。

  整齊劃一的聲音響起。

  「五!」

  「四!」

  「三!」

  「二!」

  「一!」

  「點火——!」

  容遇單手按下命令。

  巨大的轟鳴聲中,火箭托舉著鷹眼一號衝天而起,尾焰在夜空中劃出璀璨的金色軌跡。

  BBC直播彈幕瞬間爆炸:

  「他們真的敢?」

  「華夏人連太空都要污染了嗎?」

  「聯合國太空安全委員會為什麼不管一管……」

  國際網友基本上是嘲諷,斥責,憤怒。

  但容遇的視線隻盯著數據屏。

  「一級分離成功。」

  「二級點火正常。」

  「鷹眼一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七十二分鐘後,鷹眼一號抵達預定軌道,展開它的利爪,是一組由納米纖維編織的可伸縮捕獲網。

  直播鏡頭對準了這一幕。

  隻見,鷹眼精準逼近殘骸,機械臂突然彈出,卻不是粗暴抓取,而是噴射導電凝膠,瞬間包裹目標表面,激活脈衝磁場使其瞬間減速,完成「軟著陸」式捕獲。

  導電凝膠固化完成,電磁吸附開啟。

  殘骸被牢牢鎖住,拖向大氣層燃燒區。

  整個過程,快捷,迅速,絲毫不拖泥帶水,像是人類的手臂那樣的靈活。

  國內直播間炸開了鍋。

  「天哪,看得我眼花繚亂,太高科技了,像是科幻片!」

  「鷹眼一號這波操作,直接給太空開深度清潔模式,就問還有誰?」

  「五千年前,我們仰望星空,五千年後,我們踏進天河,讓星空更璀璨。」

  「鷹眼一號:聽說有人質疑我?來,看看什麼叫華夏的力量!」

  「祖國媽媽太強了,我讀書少,隻會說一句,牛皮!」

  「……」

  而BBC直播彈幕瞬間形勢逆轉。

  聯合國某工程師:「我在ISSC幹了二十多年的機械臂設計,鷹眼這個技術完全顛覆了我的認知,華夏航天技術什麼時候這麼強了?」

  燈塔國某科學家:「我必須說一句,鷹眼的軌道預測演算法,比我們至少先進一代,它甚至算出了地球磁場對微碎片的影響,而我們至今未能建模成功。」

  俄聯邦某專家:「太可怕了,鷹眼一號居然能預測碎片垃圾的旋轉軌跡進行準確抓捕,這至少需要萬億級的流體力學模擬空間,他們哪來的資金?」

  「……」

  原本國外隻有少量民眾在關注這件事,但各個國家的專家教授全都在網路上發表看法,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直播間,熱度瘋狂攀升。

  鷹眼一號,這四個字,在這天晚上,登陸了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新聞首頁。

  主控室的人,幾乎熬了一整夜。

  天剛微微亮的時候,容遇沙啞的聲音響起:「鷹眼一號,首飛任務完成!」

  雖然一夜未眠,但所有人精神亢奮,大聲歡呼起來。

  崔霄摘下眼鏡,揉了揉發紅的眼眶,啞聲道:「通知媒體,十分鐘後發布會。」

  記者們早已架好長槍短炮,當一行人進來的時候,閃光燈如暴雨般閃爍,齊齊對準了坐在輪椅上的林讓。

  所有一線記者都知道,這次的鷹眼一號項目,是出自於一個年輕人之手,連崔霄這位閃閃發光的總工程師,也隻是輔助而已。

  記者爭先恐後提問。

  「林教授,作為鷹眼項目的總設計師,您能談談這次成功的意義嗎?」

  「林教授,請問您最早是因為什麼契機開始研發鷹眼?」

  「林教授,您認為這次鷹眼一號成功發射,會給全球太空形勢……」

  「鷹眼一號的成功,標誌著華夏在太空治理領域實現了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跨越。」林讓拿過話筒,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不過今天,你們採訪的人不該是我,而是我的師妹,容遇,她才是鷹眼項目真正的總設計師。」

  這個項目立項之時,總設計師這一項,填的是兩個名字,容遇在前,林讓在後。

  前後並不是根據首字母排列,更不是隨意謄寫,其中代表的意義,在場沒有人不懂。

  當看到容遇的臉,在場的記者全都愣住了。

  這麼年輕的總設計師?

  二十歲有嗎?

  當年崔總師,也是二十多歲,才開始擔任總工程師這個身份的啊!

  記者還在發獃之時,直播間已經沸騰起來了。

  「等等!總設計師是女的?!還這麼年輕?」

  「我的天,是容遇!難道你們不認識容遇嗎!」

  「我以為容遇隻是個平平無奇的學霸,沒想到,她居然還是航天項目總負責人,刷新我的三觀!」

  「她才十九歲啊,才上大一啊,她比我妹妹年紀還小啊,啊啊啊,她還是人嗎!」

  「樓上的你錯了,鷹眼項目從立項到發射,共歷時十三個月,也就是說,人家容遇十八歲的時候,就成了總設計師……」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