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林菀隻等年後陳淑蘭和李海棠他們一家過來,自己在高第街租的兩間鋪子就可以開始營業了。
這時候林菀是有一點想郝春燕的,她跟誰都自來熟,又在江陵第一服裝廠呆了幾年,對各個廠裡的架構了如指掌,和人打起交道來也是一把好手。
不過,郝春燕最快也要等到年中的時候才能過來了。
急也不急這一時,有她們幾個在也是可以搞定的。
對比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欣欣向榮的林菀,林鐵軍和陳紅霞此刻正在家裡唉聲嘆氣。
不為別的,就是錢隊長怎麼都不給她們開介紹信,不僅不開介紹信,還說。
「就算我給你們開了介紹信,你們有錢買火車票去羊城嗎?」
林鐵軍和陳紅霞差點沒被這句話給噎死,兩人討論了一番,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人窮就活該被欺負被瞧不起唄。
要是換成以前,新橋大隊誰敢這麼欺負他們。
陳淑蘭聽村裡的嬸子們說這件事的時候,心裡冷笑,但是嘴上也什麼都沒說,就當個樂子聽了。
林鐵軍和陳紅霞氣得要命,找了錢隊長不下二十次,還是沒有拿到介紹信,林鐵軍決定去弄一張介紹信,然後借錢買一張火車票上羊城找林菀去。
隻要不被檢查就好。
可是怎麼買火車票,林鐵軍不知道,他最遠就去過縣裡,還都是坐老李的驢車去的。
想到這,林鐵軍好像找到了救星一般,雖然自己不知道怎麼買火車票,但老李他天天往縣裡跑,他肯定知道啊。
林鐵軍最近本就沒吃多少東西,又頂著寒風,在村口等了好一會,才看到老李趕著牛車回來。
他趕緊上前攔住牛車。
老李今天跑了兩趟縣城了,這會正覺得冷得很,隻想早點回去吃口熱乎的,就看到林鐵軍在沖他招手。
「籲!」
老李停下牛車「林哥,這大冷天的,你站著幹嘛?」
林鐵軍堆起一臉笑,討好地看向老李「李哥,我想跟你打聽個事兒。」
「什麼事呢?」
「就是這買火車票要怎麼買啊。」
作為村裡唯一趕牛車的人,老李每天趕著牛車在外面跑,村裡有啥八卦是他不知道的。
不用問,老李也知道林鐵軍問這幹嘛。
想當初林菀去學校讀書的時候,還是他給送到縣城的呢,再說了,自己家親兄弟李雲澤可是說了,讓他多關照著點林菀。
於是,老李開口說道「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又沒買過火車票我咋能知道。」
林鐵軍一聽這個就急了「你怎麼能不知道,你天天都往縣裡跑,走過那麼多路,哪還有你不知道的?」
老李.....
「你比我年紀大,你都不知道,我就該知道了?」
扔下這句話,老李懶得搭理林鐵軍,趕著牛車就走。
林鐵軍氣得肚子更餓了,但是來都來了,不能啥都問不到吧。
他忍著肚子裡的飢餓,小跑步跟上老李的牛車「那買票得花多少錢,你總知道吧。」
老李半垂著眼簾掃了林鐵軍一眼,自顧自地往家趕,任由林鐵軍跟著牛車跑,聲音輕蔑。
「好像聽說要二十多塊錢吧,還得花好幾塊錢坐客車到隔壁市裡。」
林鐵軍聽到這話,腳步一下就停住了。
那不是得要快三十塊?現在別說三十塊了,他們家連三分錢都拿不出來。
他眼瞅著老李的牛車越來越小。
心裡開始罵林菀:考個大學都考這麼遠,存心跟他們家過不去,自己跑到羊城享福,家裡過成這個樣子了,也不管不顧。
真的是個屋脊開門的白眼狼.......
就這樣,林鐵軍在心裡罵了林菀一路,回到家坐在堂屋的凳子上半天沒說話。
陳紅霞看到他這樣,走過來小心翼翼的問「咋說?借到錢了?買到票了?介紹信有了?」
林鐵軍正心煩呢,朝著陳紅霞就扇了兩巴掌。
「狗東西,就知道問,要你點用都沒有,生些賠錢貨就會坑家裡。」
陳紅霞覺得委屈,她平時都是按照林鐵軍的要求做的,咋出了事,她就得挨打?
於是,陳紅霞不管三七二十一,朝著林鐵軍就撲了過去。
兩人正你朝我頭上揮拳頭,我往你臉上扇巴掌的時候。
林浩正好這時候回來了,他走到屋門口,朝裡面瞟了一眼「天天就知道打架,吵架。
翻過年我不念書了,明天開始我下地掙工分。」
林鐵軍正在氣頭上「不念拉到,老子還稀罕你念不念書了,明天給老子滾地裡幹活去。」
陳紅霞這下急了,就算是前些年沒有恢復高考的時候,她也從來沒想過不讓林浩和林華讀書,她顧不上身上的傷,大吼道「不讀書幹啥去?難倒想種一輩子的地?」
「我就是要種一輩子地。反正你們明年也沒錢給我交學費了,現在我都沒臉出門。」
林浩今天去同學家裡玩了,被同學的父母當面問這些天他們家裡發生的事是不是真的,
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要面子的時候,林浩恨不得找個地洞把自己埋了。
林鐵軍和陳紅霞知道事情經過之後,說不出一個字來,隻覺得這個家欠林浩和林華太多了。
晚餐又是蒸紅薯,陳紅霞一邊吃一邊抹眼淚。
林鐵軍坐在一邊,被陳紅霞弄得心煩沖著她吼「哭什麼哭,就知道哭,除了哭什麼都不會,早就叫你修復跟林菀的關係了,你是怎麼做的?這個家之所以到今天這個地步,都是你害得。」
陳紅霞被林鐵軍吼得一句話都不敢說,擡手無聲地抹眼淚,不讓自己哭出聲音來。
林鐵軍覺得自己腦門暈乎乎的,過了好一會才清醒,他對坐在對面的林浩和林華說道。
「你們大姐那個白眼狼,我們是指望不上了。
從明天開始你們兩都上工去吧,翻過年也不要去學校了,家裡欠大隊的糧食和錢要還,我們是一家人,現在家裡出了事情,大家一起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