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牽牛子的妙用
何春花趕緊拉住她,
「娘,你別急,我看這情況不是中毒,而是幾個孩子今兒吃多了積食。」
從何春花剛剛聞到了小蝶打的嗝兒,就確定了他們不是中毒。
也不怪趙氏她們不知道,往年隻有吃不飽喊餓的時候,哪裡還有吃多了積食的。
怕趙氏不放心,何春花細細問了小蝶的情況後,又去看了多寶多金,二娘三郎幾人。
發現每個孩子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舌苔厚,反胃噁心,打嗝。
「那這可怎麼辦,要灌大糞嗎?」
他們莊戶人家,平時隻要不是大病,都是能扛則扛。
要是有人吃了什麼不該吃的東西,最常用的辦法就是灌大糞催吐。
被趙氏這樣一說,何春花也想吐。
前天大牛那瓢糞潑的,熏了他們好幾天。
今天要是再來那麼一遭,那她得瘋。
見著李滿倉已經穿好衣裳出來,何春花立刻就給他派活兒。
「你去路邊找些牽牛花的籽,不用太多,小半碗就行。」
李滿倉點點頭,又去隔壁看了大郎三郎情況,拿著火把出了門。
與此同時,趙氏幾人在屋裡也忙活開了。
幾個娃子喊著要喝水,她們得去燒。
還要打掃那些嘔吐物,清理地面,然後安撫幾個難受的小傢夥。
連一向睡得打雷都吵不醒的大牛也被這屋裡的動靜吵醒了。
等李滿倉把牽牛子拿過來,趙氏這才有些不敢置信的問她,「這牽牛子也是葯?」
何春花點頭,「是的,牽牛子雖然有毒,但是炒熟就可以去除毒性,可以治療小兒積食。」
牽牛子又稱二醜,因為品種不同,開花有粉色藍色之分,所以結的子也有黑白之分,人們也根據它的顏色叫它黑醜或者白醜。
牽牛子味苦,性寒有毒,具有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的功效。
何春花初中時寄校,一周回家一次。
那時候學校食堂吃的最多的就是黃豆芽,大白菜,土豆,沒什麼油水。
所以周末放假回家,就忍不住一個勁兒的吃零食。
每每把自己吃難受了,捂著肚子在床上打滾兒,就會被她奶奶喂一勺炒熟的牽牛子。
等跑幾趟廁所,就自然好了。
何春花怕幾個孩子吃不下,特意將炒熟磨成粉的牽牛子裡面放了些白糖,一人餵了半勺。
過了小半個時辰,幾個孩子就開始搶著上茅房。
何春花和趙氏幾人捏著鼻子在茅房外邊吹了幾個時辰的冷風,一直到天亮,幾個娃子才舒坦的睡去。
好在她們用不著拜年,所以何春花幾人乾脆睡了個懶覺,一直到晌午才起床。
大貴他們今兒要去給陳軍頭拜年。
出於禮貌,大牛和李滿倉也跟著去了,帶了她們做的紅薯丸子南瓜餅這些,送給陳軍頭和謝醫官。
幾人估摸著喝了不少酒,回來時都面色紅潤。
同時也帶來了消息,過完正月十五,醫棚就要撤走,陳軍頭把後續一些事兒收尾也要離開了。
他們的離開,就意味著流民基本上都返鄉了,外面太平了。
聽說安樂王這兩月連奪兩城,已經把舊朝廷逼的退無可退,和談、禪位估摸著也不遠了。
這一仗,打了快三年了,也確實該停了。
每一場戰爭都是對國力的損耗。
就拿她們李家村來說,加上李老頭和她們,總共隻剩七家。
算上準備在這裡安家落戶的流民,也不到二十戶。
青壯年勞力就更少了,人口銳減,那地就種不過來,收成就不好。
沒有足夠多的糧食,怎麼養千軍萬馬,怎麼打仗?
兩方都耗不起,所以安定的生活近在眼前了。
過完元宵節,大貴三人就辭別他們下山了。
眼下宜安縣已經基本安定下來,沒有流匪不需要他們再保護,再者他們的傷也已經養好了。
想回鄉的就該回鄉,想繼續掙軍功的就要再次返回軍營。
最捨不得的是多寶和多金兩個孩子。
他們跟著大貴學武藝,成天跟著他們屁股後面跑,武藝雖然沒學好,但是打鳥、摔跤、鬥雞倒是玩的意猶未盡。
抱著大貴幾人的大腿流了好些金豆豆,這才把他們放開。
到了下午,何春花正在整理那些草藥,就見趙氏急急忙忙跑過來,
「你說這可怎麼是好,他們居然留了這麼多錢。」
大貴他們是吃完午飯走的,下午趙氏就想著把他們床上的被褥那些薅下來洗洗,沒成想枕頭一掀開,下面藏著三顆碎銀子。
何春花笑了笑,「估摸著是知道當面給我們不會收,這才特意藏枕頭下面的吧。」
「這幾個孩子,在我們這裡又是劈柴又是挑水的,幹了不少活,我們怎好再要他們的錢,這可是他們拿半條命換回來的......」
「我們現在找到他們還回去倒是來得及,隻是他們用這種方式給我們,怕是我們就算送回去也不會收,說不準反而會讓他們誤會,覺得我們嫌這錢給少了......」
何春花也犯了難,蹙著眉頭不知如何是好。
這銀子可是他們上戰場廝殺得來的軍餉,用趙氏的話說,這是他們拿半條命換來的,理應留給自己的家人,她們拿著確實不妥。
一旁的霍知雨稍微思忖一番,拿了個主意,「要不我們送些東西當做回禮?」
他們走時,趙氏給三人裝了好些紅薯幹南瓜餅之類的吃食,聽了這話連連擺手,
「那些玩意兒都不值錢,而且已經送過了,再送一次又有什麼意義?」
「我們不是還剩了些兔皮子嗎,不如給他們做頂帽子?」
「這.......來得及嗎?」趙氏有些遲疑。
「來得及,我昨日問過大貴哥,他們還要在軍棚待上幾日才走,我手腳快點兒,明日一準做好。」
看霍知雨說的信誓旦旦,趙氏臉上也露出了笑容,趕緊回屋把她那些針頭線腦的找出來。
果然,到了第二天晌午前,三頂闆闆正正的兔皮帽子就已經做好了。
何春花叫上李滿倉,又拽上霍知雨,一起下山去送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