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頻 都市言情 穿到古代深山我靠挖野菜發家緻富

第60章 種紅薯

  李老頭那時候說的他們用筍子來餵豬,是真沒誇大。

  以前每到春天,那些筍就絡繹不絕的冒了出來。

  如果不趕緊砍掉,等都長成了竹子。

  那就會影響竹林密度,這樣那一整片竹子也都長不好。

  所以他們在那時候,經常把這些筍掰了,送給那些家裡有養豬的人家。

  聽說那些豬特別愛吃,連殼都不願意吐。

  沒想到老了,才體會到這筍子究竟有多美味。

  李老頭覺得自己以前頗有些不識好歹。

  何春花並不覺得,自己知道這麼多稀奇古怪的東西能吃,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那是因為我們的先輩,曾經歷過一場漫長的黑暗。

  勤勞又勇敢的他們經歷過吃草根扒樹皮的苦日子,這才知道哪些東西怎樣做能吃。

  這些都是用血淚積攢出來的經驗。

  而她,不過是出生在了一個國富民強的好時代而已。

  一群人各懷心事唏噓一陣,李老頭又開始婉轉的打聽山下安不安全,竹筍多不多。

  何春花知道,李老頭這是因著上午還罵她們亂跑,現在想讓她們明天繼續去掰筍,有些抹不開面兒。

  春筍就這麼個把月的時間能吃,過了季就沒了。

  所以何春花已經盤算好了明天繼續去掰筍。

  此時李老頭主動問起,她剛好就坡下驢,

  「叔,這筍啊就這幾天能吃,等它長老了我們想吃也吃不了了,所以,我們明天再去弄點?」

  李老頭點點頭,「是要多弄點,但是你們下山還是要注意,別跟流民撞上了」

  能得到李老頭的支持,明天不用再挨罵,何春花自然忙不疊的應下。

  人都說走10步要看100步。

  眼下雖然是春天,野菜都出來了,他們暫時不愁吃。

  可是山裡的冬天漫長又寒冷,他們必須得提前多備上吃食。

  十幾口人,三個月的存糧,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於是,第二天一早,眾人吃過野菜糊糊做的早飯之後,就各自忙活開了。

  李老頭和柳大夫依然是先巡視完田地,再挖坑的挖坑,做簸萁的做簸萁。

  趙氏和劉氏繼續和葛根較勁。

  李滿倉和大牛繼續砍竹子。

  而何春花、大郎、多寶、繼續去掰竹筍。

  大牛屋後的竹林,一直往前延伸,連著好幾戶人家,成了一大片。

  所以何春花幾人也不用換地方,繼續在這片竹林裡打轉。

  掰完了筍,就地把皮兒剝了,再運回山上,一趟跑下來,就能把人累的腰酸背痛。

  而她們絲毫不敢停下來,眼下外面動蕩不安,下山就是在冒險,她們不敢停留太長時間。

  一連三天,何春花領著幾個娃子,如螞蟻搬家一樣,背著竹筍一趟一趟往山上。

  然而,還是比不過竹筍的生長速度,幾乎隻是一夜之間,那些筍就竄出好大一截。

  何春花也就不得不停下掰竹筍的活兒。

  而李滿倉兩人還在繼續砍竹子往山上運。

  山路不好走,又加上竹子太長,他們每次扛不了幾根。

  而他們要用這些做竹子,做簸萁搭棚子,所需要的數量並不少。

  大牛每天晚上回來都嚎,說自己的腿都跑細了一圈。

  那四隻野鴨子都成功的活了下來,不止如此,還增加了新的小夥伴。

  何春花也是在第二日下午回來,二娘就忙跑過去跟她報喜,「娘,小鴨子出來了。」

  何春花起初以為,是那四隻小鴨子從筐裡跑了,連跑去看。

  走到近處才發現,筐裡又多了三隻。

  看來前頭撿回來的那三個蛋都孵出來了。

  何春花是真的開心,自從把小鴨子抱回來,她就再也沒管過。

  沒想到也不過幾天時間,竹筐裡更熱鬧了。

  正巧趙氏兩人去洗完葛根回來,何春花連忙朝她們豎起大拇指。

  「嬸嬸,嫂嫂,還得是你們,看來以後,我們要有吃不完的鴨蛋了。」

  莊稼人最開心的,除了地裡收成好,就是家裡豬肥雞壯。

  如今有幾個鴨子成日裡嘰嘰喳喳,好像生活都一下子更加欣欣向榮起來。

  婆媳倆都是一副喜氣洋洋,為了這幾隻鴨子,她們可沒少費心思。

  上午把它們搬到外頭曬太陽,下午天氣涼了再搬回去。

  還要每天給他們把鴨屎弄出去,換上乾淨的松毛。

  晚上若是天氣冷,還得在洞裡添上柴火。

  至於幾個鴨蛋,她們更是時不時就要翻面。

  忙活好幾天,終於有了成效,在何春花回來前,李老頭兩個已經把他們誇了又誇。

  李老頭還在第三天編完竹筐簸萁後,給它們做了個大籠子。

  野鴨子他們也是第一次養,害怕翅膀硬了就全部飛上了天。

  何春花掰竹筍的活兒結束,李老頭並沒有讓她歇下。

  第四日上午跟著劉氏兩人把最後一點葛根粉做完。

  下午李老頭就領著他們又去了地裡。

  起初他們開的荒地,還留了一小片用來種紅薯。

  如今,那塊地又長了許多荒草。

  那些草迎著風左右搖擺,彷彿在嘲笑他們白忙活一場。

  好在,開過荒的地,草並不茂盛,那塊地也不大,一群人半天的功夫就把草除完了。

  接下來就是種紅薯。

  其實這個時候種紅薯,確實有些晚了。

  可是當初菜園子開荒本就有些晚,紅薯種也跟著就晚了些。

  好容易等到紅薯苗子都長了起來,李老頭也等不及再去催老天爺下雨了。

  第二天大清早,山上霧氣都還沒消散,就喊她們起床。

  爬了幾天山的何春花本想賴個床,被李老頭一句,「那挑水澆菜的活兒就留給你來幹」嚇的立刻從被窩裡鑽了出來。

  她們種紅薯的方法,就是扡插法。

  把菜園裡早就培植出來的幾窩紅薯藤子,順著藤上的結剪成半尺長的小段。

  每段盡量多留兩個結,這樣紅薯種出來的更多。

  然後用鋤頭刨出淺溝,把紅薯藤放溝裡,再埋上土。

  以往她們插紅薯秧子都是選陰天,這樣土地濕潤也不用再去澆水,可以節省不少力氣。

  可是如今不行,他們趕時間。

  所以在插完苗之後,就得立刻澆水。

  紅薯秧子的澆水方法,不能跟澆菜一樣,舀起一瓢水直接往田裡潑。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